读书 | 姜子牙曾当过神界的“组织部长”吗?为什么有了姜太公,可以百无禁忌? | |
2021-09-24 20:45:24 作者:赵运涛 |
作为历史人物的姜太公,有哪些传说?“武圣”的名号为何由姜太公转移到了关羽头上?姜太公是什么神?为什么有了姜太公,可以百无禁忌?为什么姜太公在此,诸神要回避?城隍爷有城隍奶奶,土地爷有土地奶奶,姜太公有“姜太奶奶”吗?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民间建筑上有“姜太公在此”几个字。姜太公就是我们熟悉的姜子牙,他本是一个帮助周武王夺天下的历史人物。传说他是炎帝的后代,姓吕,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人们又称他为吕尚或者姜尚。史书称其为姜太公,民间俗称为姜子牙。
青铜器《天亡簋》记载武王伐纣后,祭祀文王,大臣天亡辅助武王祭祀,因而得到了赏赐。学者杨向奎认为“天亡”即姜尚,周初,“天”“太”不分,“天亡”即“太望”。姜尚作为辅助祭祀的人选,可见他的地位不一般。《诗经》中也提到了他,“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尚父”据说就是姜尚。周人有一套管理贵族的宗法制度,王为姬姓贵族的大宗,周王就是同姓贵族的宗主。对于不是姬姓的异姓,周王室则通过联姻等方式给予“尚父”“伯舅”等称号,也就将其纳入姬姓宗法制体系当中了。
传说姜太公在渭水之滨用直钩钓鱼,“愿者上钩”,就这样遇到了识货的周文王。贤臣明主的这种风云际会,常为后人津津乐道。古代有很多表现这一场面的画作,如明代戴进的《渭滨垂钓图》。
▲明代戴进绘《渭滨垂钓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姜太公在渭水之滨用直钩钓鱼,受到周文王礼贤下士,表达了贤臣明主的风云际会。
历史上,姜尚是齐国的第一代封君。隔着泰山,齐国旁边就是鲁国。《淮南子·齐俗训》记载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周公被封在鲁地,姜太公被封在齐地,姜太公问周公打算如何治理鲁地,周公说:“亲亲尊尊。”意思是亲近亲近的人,尊敬尊敬的人,依靠自己的宗族。姜太公说:“鲁国从此衰矣。”果然,后来鲁国一直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政权被亲戚宗族“三桓”所把持,还出了一个鲁哀公。周公问姜太公如何治理齐地,姜太公说:“举贤而尚功。”推荐贤人,崇尚功劳。周公说:“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后来齐国确实很强大,春秋五霸第一霸便是齐桓公,可是春秋末年,不是自己宗族的人势力坐大,而是外人田氏代齐,国君为卿大夫所杀。
《史记·鲁周公世家》也记载了作为历史人物的姜太公的故事,说齐国和鲁国刚封国的时候,姜太公与周公的儿子伯禽用不同的路线来建设自己的国家。伯禽在鲁国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初步的稳定,而姜太公治理齐国却只用了五个月。鲁国用的时间长,是因为伯禽坚持用周礼治理鲁国,把鲁国当地的习俗都转变过来了。齐国用的时间短,是因为姜太公简化了周的制度,并依照当地风俗来治理封国,“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于是齐国保留下来很多原始的风俗,又因为靠海,神仙巫术极为盛行,所以齐国后来出了很多阴阳家,而后来姜太公的被神化大概也与齐国的习俗有关。
在汉唐时候,姜子牙就已经被神化。《史记·封禅书》说八神将“或曰太公以来作之”,这是说姜太公可以招来神将。《旧唐书·礼乐志》引“太公六韬”说武王伐纣的时候,雪下得特别大,有五辆车两匹马来拜见武王,人们感到很奇怪,因为地上都是雪,可车和马经过的地方都没有留下印迹。姜子牙知道来的人肯定非比寻常,掐指一算,原来是来了五个神将。
姜子牙虽然一直被神化,但明朝以前却并不受重视。明初的时候,朱元璋也很不喜欢他,因为他毕竟参与了“造反”。本来他在明朝以前有“武圣”之称(古代很多兵书都托名姜太公),因为统治阶级的关系,这一头衔被挪到了关羽头上。
随着《封神演义》的流传,姜子牙的地位逐渐提高。聂绀弩《论〈封神榜〉》指出:“《封神榜》作为大众读物之一,在中国旧社会里面,占着它确乎不拔的支配地位。‘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的纸条儿,到处都可以碰见……中国底旧小说,已经失掉了小说的意义而成为历史的、经典的。”明代出现了诸多与姜太公相关的符号,除了拿着打神鞭的画像或塑像,更多的是诸如“姜太公在此”“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者“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等文字符号。
▲清代《封神真形图》,姜太公手持打神鞭。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虽没有封自己为神,但民间认为姜子牙曾当过神界的“组织部长”,能安排众神,他还有“打神鞭”,能震慑凶神煞神,贴上“姜太公在此”的小纸条就能拜托姜太公召神驱魔了。“姜太公在此”这一书写符号的生成,又跟古人的姓名信仰有关。
比《封神演义》成书稍早的《西游记》中,第四十四回,车迟国的三个妖精要害和尚,孙悟空解救了和尚们,并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截毫毛,告诉他们只要遇到危机,“叫一声齐天大圣,我就来护你”。“众僧道:‘爷爷,倘若去得远了,看不见你,叫你不应,怎么是好?’行者道:‘你只管放心,就是万里之遥,可保全无事。’众僧有胆量大的,捻着拳头,悄悄的叫声‘齐天大圣!’只见一个雷公站在面前,手执铁棒,就是千军万马,也不能近身。此时有百十众齐叫,足有百十个大圣护持,众僧叩头道:‘爷爷!果然灵显!’”“姜太公在此”的信仰基础实正与此相同。
明清时期,民间除了贴门神,还会在家具或门窗上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这一符号。“姜太公在此”和门神一样,可以充当保护神,而“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则是人们将某一具体目的诉诸于姜太公了。“姜太公在此”,监察众神,震慑妖魔,如果自己或者家人言行不慎,得罪了某神,“百无禁忌”,姜太公也能去说个情,从而不至于招来祸端。古代迷信比较多,家里供奉的神仙比较多,禁忌也就比较多,这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这一符号的生成实际反映的是民间抵制各种禁忌的理想和愿望。
▲清末周培春绘,姜太公。图上题写:“此是姜太公,动工人供之。”
我们还常看到“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或“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这样的符号。民间传说,姜子牙命里注定不能封神,但元始天尊看他品德很好,最后封完神,特许姜子牙可云游众神部。相当于钦差大臣,姜子牙可以到所有神仙管理的地方云游,姜子牙到了那儿就是老大,原来的神暂时让位。既然神仙姜子牙都管得了,就更别提那些妖魔鬼怪了。
“太公在此,诸神回避”这一符号的生成,从民间传说的解释上看,似乎与《封神演义》有关,实际上姜太公可以使诸神回避的“身份”,其起源要远比《封神演义》的故事早。东晋干宝《搜神记》记载泰山之女经过的地方往往都会有暴风雨,但即便她是泰山山神的女儿,地位尊贵,也不敢从姜太公所在的城邑经过,有姜太公在,她就不敢给这个地方带来暴风雨。
与民间为城隍爷想象出一个城隍奶奶,或为土地爷想象出一个土地奶奶不同,历史上的姜太公是有真实的妻子的。有一种说法,说他是齐国的“出人”,意思是上门女婿,结果还被人休了。《战国策·秦策五》也说:“太公望,齐之逐夫。”《封神演义》中,姜太公与妻子离婚大概就是本于此,只不过故事偏向于对姜太公妻子的讽刺:姜太公师从元始天尊修道四十年,七十二岁下山,结拜兄弟宋异人做媒,娶了马氏。马氏,六十八岁,非常势利,刚开始姜子牙有富人宋异人的支持,她还比较乐意,后来嫌姜子牙自己不会制产业,太穷,提出离婚,姜子牙百般劝阻无效,最终只能同意。待姜子牙功成名就,马氏后悔,羞愧自尽。姜子牙念及旧情,封她做了扫帚星。后来民间又继续演绎这个故事,说姜子牙曾对这个封了神的马氏说:“有福的地方你都不能去。”这件事传开后,怕受穷的老百姓,往往都会在大门上贴“福”字。姜子牙规定马氏哪里不能去,这实际又是民间信奉姜太公能迫使诸神“回避”的一个表现。
总之,“姜太公在此”“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等符号与辟邪趋吉的文化信仰有关。人们认为只要提起姜太公的名号,就会有姜太公的形象出现,就能得到姜太公的护持。只要姜太公在,不仅各路神仙要给个面子,一切妖魔鬼怪也都会退避三舍。
——摘自《符号里的中国》,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赵运涛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