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文学至高准则的抵达者——读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卡达莱代表作《阿伽门农的女儿》 | |
2021-10-22 15:50:44 作者:彭园琦 |
《阿伽门农的女儿》
[阿尔巴尼亚]伊斯玛伊尔·卡达莱著
孙丽娜译
重庆出版社|北京华章同人公司出版
文学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一位作家创作时,是写给全世界,而不仅仅是他自己国家的读者。写作是为了人类,为了体现丰富的人性。文学是独立的,不依赖于历史,也不依赖于国家政治。文学与文化有关联——文学有的时候像另一种文化,他的最高准则,就是作为一种精神创造物体现的独立性。
“代表了阿尔巴尼亚文学最高峰”的作家卡达莱正是文学至高准则的抵达者。卡达莱1936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城市吉诺卡斯特。1954年他以诗集《青春的热忱》初登文坛,此后创作了《群山为何沉思》《山鹰高高飞翔》《六十年代》等,在诗坛独领风骚。1963年,他的首部小说《亡军的将领》问世,使卡达莱在法国名声大振。之后他创作了《雨鼓》《石头城纪事》《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阿伽门农的女儿》等代表作。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共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并获得了多项国际著名文学奖。
2005年,卡达莱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米兰·昆德拉、纳吉布·马哈福兹、大江健三郎等享有崇高声誉的国际作家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2009年获西班牙最高等级的学院奖年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2015年获以色列耶路撒冷奖,2019年获得一向有“诺奖摇篮”美誉的美国最有声望的国际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卡达莱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卡达莱究竟为何能够享有如此高的声望,在其经典力作《阿伽门农的女儿》中我们能够窥探一二。
“卡达莱描绘出了完整的文化——包括它的历史,它的热情,它的传说,它的政治和它的灾难。他采用了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创作,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传统。”这是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约翰·凯里对卡达莱的评论,也是其作品具有世界性的重要原因。这种史诗式叙事在《阿伽门农的女儿》一书中就有淋漓尽致的呈现,书中包含《长城》《致盲敕令》及《阿伽门农的女儿》三部中篇小说,分别讨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民族历史、政治统治与文化灾难。
《长城》围绕对峙在长城两侧的一位明朝官员和一个蒙古士兵展开,最终征服了奥斯曼帝国的帖木儿却无法突破明朝的薄弱防线,文中以长城为分水岭,记录了不同地区之间关于文明与野蛮的交流,长城也成为见证死亡的碑铭。
《致盲敕令》的背景是19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改革,描述了一个阿尔巴尼亚家族在帝国政治下的悲哀命运。
《阿伽门农的女儿》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真实的阿尔巴尼亚,文中借助希腊神话,展现现实生活中主人公和一位高官女儿的爱情的失落和国家机器的残忍,讨论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根基。
全书情节循环往复,有如迷宫般精巧别致,展示了卡达莱高超绝妙的叙事才能。同时卡达莱于宿命中演绎历史,将真相诉诸悖论,创造与毁灭彼此交织,让一个个充斥荒诞与隐喻的黑色寓言在书中说话,在时间中自明。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卡夫卡式的洞察力,昆德拉式的反讽,奥威尔式的犀利,以及马尔克斯式的魔幻气息。
作者:彭园琦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