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须生”之首马连良与上海的不解之缘,三场纪念演出带领戏迷共同追忆
2021-11-16 20:12:00 作者:王筱丽

微信图片_20211116200005.jpg

第一次灌制唱片、首度创作的登台亮相、甚至流派的诞生……京剧大师、“马派”创始人马连良艺术生涯的不少重要节点都发生在上海。今年恰逢马连良双甲子诞辰,12月3-5日,“纪念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活动上海巡演”将在天蟾逸夫舞台拉开帷幕。北京京剧院与上海京剧院强强联手,分别携朱强、李宏图、黄柏雪、梅庆羊,及马派优秀青年传承人穆雨、张凯以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萧润年、史依弘、安平、奚中路等将为广大戏迷观众献上三场经典剧目演出。

捕获2.PNG

马连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之一,著名的“四大须生”之首,他开创的京剧马派老生艺术成为北京京剧院之根基,并因其影响深远,超越了京剧的界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时,马连良也是北京京剧院(前身为北京京剧团)的奠基者之一,是我国京剧艺术乃至戏曲艺术里程碑式的代表性人物。他所创演的《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赵氏孤儿》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至今广为传唱,深入人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戏迷和京剧演员。

DSC_6143_副本.jpg

“1922年2月份,差不多正好100年前,马先生第一次来上海演出。自此直到50年代末,他演出了近30次,有时候甚至要住半年之久,当时还曾想过在上海置业,方便演出。”马连良先生嫡孙、马连良艺术研究会负责人马龙介绍道。在上海的演艺生涯对马连良的艺术思想和流派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马龙特别提到一个细节,1927年,马连良在上海分上下两场演出《四进士》。没想到上半场演完,观众不肯走,强烈要求他一次演完,马连良便应观众的要求完成了全本演出。这次插曲给马连良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和启发。他开始思考,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的观演要求是不是也改变了,连台本戏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捕获.PNG

1929年11月,马连良应荣记大舞台的邀请赴沪商演。演出期间,《大晶报》主笔沈睦公为马连良编制特刊《温如集》,请书法家于右任题签。沪上剧评家接连撰文,其中婴宁写道:“马连良的嗓子,宽窄自如,运腔声声,高处如大江东去,抑扬动听;细处如空际游丝,宛转悦耳……马连良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唱来潇洒非凡,毫不吃力,简直可以自成马派。”一个全新的京剧流派“马派”就这样诞生了。

京剧大师在上海的舞台之上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珍贵回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马连良曾与上海京剧院老院长周信芳在老天蟾同台演出《群英会·借东风》,而在本次纪念演出中,当今“麒派”掌门人陈少云也将与“马派”名家朱强再演该剧,谱写新一段梨园佳话。演出还包括折子戏《游龙戏凤》《春秋笔·杀驿》《打渔杀家》、“马派”名剧《四进士》,为上海观众呈现马派艺术持久、深远的魅力。

作者:王筱丽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