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每一个无名之辈,都有自己的史诗——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双冠得主心目中的纽约 | |
2022-02-09 14:23:14 作者:[美] 科尔森·怀特黑德 |
《纽约巨像》是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双冠得主怀特黑德关于纽约的散文集。全书分为十三章,作者以全知视角打量纽约城内的重要地标性建筑,如港务局车站、中央公园、百老汇、布鲁克林大桥,或漫步于地铁、雨等城市中的代表性场景,或记录清晨、交通高峰等日常时刻的混乱与生机。
芸芸众生的一张张面孔在诗歌般的语言中不断流动,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激动、野心、战栗、焦灼甚至恐惧,在这座梦想之城中追逐着幻想和疲惫。怀特黑德以敏捷而锋利的语言,不断审视着一张张转瞬即逝的肖像,在即兴式的咏叹中,寄予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和赞叹,同时也追问着人与城市的本质联系。
▲科尔森·怀特黑德
相关阅读
城市边界
在这座赤裸的城市里,住着八百万人,每个人都是一座赤裸的城市——他们彼此争论不休,各持己见。你生活的纽约不是我的纽约,它们不可能一样。不经意间,这座城市在不停地演变。我们一会儿搬到这儿,一会儿搬到那儿,积攒出许多属于自己的街区,在奔波中一点点建起了自己的城市。你时常驻足的报刊亭,最喜欢去的饭店,常常光顾的电影院,每天出没的地铁站,熟识的理发店,这些总有一天会被你的新住处附近的一切取而代之,它们叠加起来成了你的记忆。不知不觉间,你建起了自己的城市。
当你回到以前住过的街区,看看那些曾经非常熟悉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那些记忆中的景物,你可以说它们消失了,也可以说它们还在。油腻的刀叉,熟悉的快餐店,第一次光顾的干洗店,当年你初来乍到时,努力把这些陌生的街道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今天,它们都不见了。你常去的比萨店,现在成了一家旅行社。可是,当你的目光穿过玻璃窗,停留在电脑和热带旅行的宣传海报周围,你依然能看到新鲜出炉的比萨正冒着热气,旁边横躺着切比萨的刀具,墙上贴着西西里岛的地图。我向你保证,你能看到它们。此刻正在旅行社里付钱的那位顾客,他看不到这些,在同一条小街上的同一家小店里,他看到的是即将开始的浪漫旅行和家庭假日。你回来了,比萨店就随着你回来了。将来,如果一家美容店取代了旅行社,那位刚刚付钱的先生依然会看到自己的假日,而正在美甲的太太看到的,永远是她的指甲。
你会看到,从前的咖啡店如今成了连锁药店,你初吻的地方现在成了打折电器铺,你买下人生第一件西装的店铺现在是一片工地,木栅栏后面正在建起新写字楼。仿佛一夜之间,你的纽约被破坏了。当然不是这样。你的比萨店,他的擦鞋摊子,她的帽店,它们存在的时候,你不会留意。你能记得的,是你最后一次离开之后,它就关门了。(那是多久之前?十个月,六年,还是十五年?你不记得了。)在旅行社之前,这里还存在过五家不同的店铺。这里出现过五个不同的街区,那些是别人心中属于他们的城市。也许十五个,也许二十五个,也许上百个社区曾在这里出现。每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从店门前走过,每个人都走在自己心中的城市里,每个人看到的景物都迥然不同。
我们从来无法认真地告别。没有人告诉你,刚才那辆出租车将是你最后一次乘坐这里的黄格出租车。你也不知道,某次就餐将是你最后一次在这家破旧的中国餐馆里吃洞庭大虾。如果你知道这些,你会走近柜台,和每个人握手,掏出相机,合影留念。但是,你对未来的一切一无所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我们一共会多少次出入自己公寓的大门。每一天,你离最后一次开门越来越近,而你对此毫无察觉,你不知道,每次出门都是在告别。
我一直没有机会和我的大楼好好说再见。这些大楼,有些我曾经住过,有些是纽约摩天大楼轮廓线的一部分,我以为它们会永远存在。它们也没有机会和我道别。如果有机会,我想它们也愿意如此——我不愿相信,它们只是冷漠无情的建筑。你觉得自己很了解这些街道吗?事实上,这座城市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你,它目睹过你孤独的样子,也看到过你在找工作的路上给自己打气,它陪着你在约会后的深夜里散步回家,见到你在人行道上无缘无故地摔倒。它看到过从十二层高楼上的空调外机里落下的一滴冰水,砸在你的脸上后你咧嘴的样子,也看到过你白天偷偷去看电影,从影院出来时迷茫的样子——你没想到看了这么长的电影之后,外面还是明亮的白昼。它看到你拿到钥匙后,在大街上跑着去开门,那是第一所属于你自己的公寓。城市把这些尽收眼底,永远不会遗忘。
幻想一下,那些你住过的公寓,如果它们能坐在一起,聊聊关于你的故事,该是什么样的场面。它们能拼凑出你每一段恋爱的始末,八卦你的衣着和音乐品位,侃侃而谈你在后半夜的那些八卦。7J号公寓会说,啊,原来他和露西是这么回事儿,我早知道他们成不了。你开始练瑜伽,然后半途而废,你又试过其他治疗方法,都不了了之。你试图自我改善,然后无疾而终,相比之下,你住过的这些房子显得更有人生智慧:为什么要改变自己?3R号公寓说,他还学过萨克斯管,我看他弹吉他就知道结果了。好好珍惜你住过的这些公寓,每次路过时稍做停留,向它们致意,因为它们见证了你一次次的变化。
街道像一本日历,记录着我们的过往和未来。每一天,当我们在人行道上匆匆走过,从临街的橱窗里看到自己的身影,当我们回忆这座城市从前的样子,十年、十五年、四十年前,从中寻找我们自己,我们经过的地方是我们曾经存在的证明。有一天,我们在心中建起的城市会消失,那也是我们消失的日子。我们心中的大厦崩塌,我们也随之陨落。
或许有一天我们意识到,在我们离开后,纽约依然继续存在,那一天我们就成了纽约客。为了躲避这个无可躲避的念头,我们把城市固定在自己的心中,永远记得它最初的模样,虽然自己在变,却让城市一如从前。无论是乘坐一号线地铁的那个孩子,还是从中央车站走出来的初来乍到者,或是站在十字路口分不清东西南北的傻瓜,过去的我们已不复存在,已经一次次搬进了新的公寓,我们对此并不后悔。纽约没有强迫我们一成不变,也许我们也不该对纽约有所强求。
过去的大楼依然高高耸立,我们看见它们,每天在它们的阴影里进进出出,我们很幸运地曾与它们相识。它们是我们城市的一部分,我们怀揣着心中的城市四处奔波。我们很难想象,有一天它们会被其他东西取代,但是总有人会来改变它们。水泥车驶入,将水泥滚滚倾入,电钻轰鸣,用不了多久,新的摩天大楼会印上明信片。当然,我们会用戒备的眼神看这些新事物,但是我们不妨耐心一点,不要过早下结论。毕竟我们也曾是新来的。
这本书记录的是我心中的纽约。这里也许有你生活过的地方,也许没有。我们曾有过交集,也许没有。或许你曾在这些街道上行走,或许这些对你来说都过于陌生。我不知该怎么说,也许今天我们才发现,我们曾经是邻居,曾经一次次擦身而过。
[美] 科尔森·怀特黑德 著
应 晨 译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美] 科尔森·怀特黑德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