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新书掠影
2022-02-27 00:00:00

至少还有书.jpg

《至少还有书》

[美]帕梅拉·保罗 著

林晓筱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至少还有书》是《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帕梅拉·保罗的读书记录。帕梅拉拥有一本高中时期开始使用的读书笔记“鲍勃”,记录了她迄今为止读过的图书条目。她择取记录在“鲍勃”中的21本书,讲述了她在人生高光或至暗时刻从书籍中获取的力量,这既是一个人的读书史,也是她个人的成长史。

从《审判》《愤怒的葡萄》《安娜·卡列尼娜》到《弗莱希曼》《饥饿游戏》《时间的皱褶》,书籍永远是她的依靠。

此书分享了一个人读书的趣味、书给人的滋养和抚慰、荐书的尴尬与共读的乐趣,也提醒我们思考,人为什么读书,而书又在我们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改变了什么。

中国近代社会.jpg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王先明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我国社会史、文化史研究日渐聚焦于日常生活和个人体验,却刻意回避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运动的关注;日渐深入解析群体生活的样态风情,而无视精英或社会运动领袖的行为与选择。那么,一旦失去对重大历史事变和社会运动发展的关注和解释能力,它还是社会的历史么?

本书是作者近年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集结,聚焦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未来,政策得失与观念演进,阶层变迁与社会记忆,制度变革与空间改造,推陈出新,史料丰硕,说理透彻,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提供了敏锐的视角。

第三次沉思_副本.jpg

《第三次沉思:我们仍不了解的宇宙》

[美]斯蒂芬·温伯格 著

秦 麦 孙正凡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1月出版

从宇宙、天文学、量子力学到今天科学的局限,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温伯格热忱而清晰地向普通读者展示了一个理性的科学家看待世界的方式。

天文学有什么用?研究三代夸克和轻子又有什么用?我们要不要建对撞机?基本粒子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新科学的?主导物理学近半个世纪的标准模型是什么?是什么让宇宙不断膨胀?我们今天的宇宙是偶然的结果吗?如何解释多重宇宙?

比起无限可能的多重宇宙,他更相信我们的宇宙拥有一个确定的历史。

追随这个物理学家和科学传播者,你将看到对多重宇宙的另一种解释,看到世界真相的另一种可能。

风月同天.jpg

《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

侯印国 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本书着眼于古代人的生活日常,选择从文化变迁的细节来观察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观念和习俗的变化。带你发现有趣又动人的古代生活文化细节。这种边缘文化史为思考当下社会文化碰撞提供了一个别样的切口。

最后的英国人.jpg

《最后的英国人:爱情、战争与英国在印度统治的终结》

[美]黛博拉·贝克 著

徐 臻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12月出版

与尝试珠峰探险一起失败的,还有英国对印度的统治。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殖民者极力维系对印度的统治,但对印度饥荒熟视无睹,热衷于绘制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地图、探索珠穆朗玛峰等活动,以此展现帝国实力。而印度国内各方势力相继登场,希冀在变革中掌握话语权,印度社会和政治的割裂犹如喜马拉雅断裂层一样复杂和令人眼花缭乱。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