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闪亮的坐标 | 袁隆平院士家人清明祭扫献上金色稻穗,袁老的精神化作力量
2022-04-04 12:35:10

祭扫.jpeg

转眼间,袁隆平院士离开我们已近一年。清明前夕,湖南长沙,袁隆平铜像在湖南省农科院揭幕,铜像守望着他一辈子挂念的稻田,上面刻着“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4月1日,袁隆平家人在袁隆平的墓上献上了金色的稻穗,很多市民也前来祭扫袁隆平院士,当日袁隆平院士墓盖前堆放着鲜花和水果,让人泪目。

油桶.jpeg

在袁老墓盖边,新立了一个邮筒,上面写有“唐人天堂邮局”。这是为袁老设计的祭拜形式,前来祭扫的人可以投入信件、明信片等,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当日,已有人投入带来的信件。还有许多网友在网上留言:寄托哀思。

袁隆平去年去世的时候,长沙全城的菊花都卖光了,市民们自发上街沿途相送,网上网下无数人献花致哀。

一个平凡的人,为何让全中国为之动容,又为何让全世界为之敬仰? 因为,袁隆平院士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袁隆平_副本.jpg

袁隆平胸怀宏愿,兼济天下。 袁隆平的梦想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为此,他奋斗了一辈子。 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执意学农,彼时国家粮食短缺,他立即投身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经过不断试验选种,耗时9年成功增产,实现杂交水稻历史性突破。

袁隆平不畏困难,勇于创新。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曾向世界发出疑问“谁来养活中国”。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用事实给出了中国人自己响亮又不容置疑的回答。今天,中国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已突破1500公斤大关,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稳在自己手上,中国的碗里装着满满的中国粮。

袁隆平毕生都未停止过脚步,不断自我加压自我勉励,“我得过很多的奖,共和国勋章是最高的奖,对我是一个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

袁隆平院士生前说过这样一句话:“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袁隆平院士的精神铸就成今天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也化作了14亿中华儿女心底最深沉的勇气和力量,如同璀璨银河般始终闪亮在苍穹,照耀我们前行的路。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王雪瑛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