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新书掠影 | |
2022-06-28 08:21:26 |
《走过两遍的路:我研究中国的旅程》
[美]柯 文 著
刘楠楠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声名卓著,其专著《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等受到广泛关注。这部回忆录生动讲述了这位近90岁高龄学者的学术生涯及学术思想的发展之径,其间还穿插了他与导师费正清、史华慈及美国和中国学界同行的交流,以及出版专著时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当初亲身经历的历史,与后来重构的历史迥然不同,这正是柯文先生“走过两遍的路”的意义所在。
《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
吴 震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
本书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本书注重思想发展的前后关联,从“近世中国”的思想脉络来审视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将宋明理学的衰落与明清学术嬗变勾连起来。谋篇布局上,本书打破了一般哲学史以人头或学派来安排叙述的写作方式,凸显宋明新儒学的哲学性。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美]宇文所安 著
麦慧君 杜斐然 刘 晨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3月出版
作者聚焦并追踪北宋时期,词如何从宴饮助兴的表演文本——歌词,历经创作、传唱、抄写、结集诸过程,最终衍变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逐渐取得与诗歌并举的正统地位。
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一方面从表演实践、文本传播、作者问题、词集编纂与流变等全新角度将词史看成“词集史”而非“词人史”;另一方面又对代表性词人如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影响,力图从多个层面呈现词的历时性发展及其作者化、风格化和经典化的过程。
《土豆的全球之旅: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英] 约翰·里德 著
江林泽 译
商务印书馆2022年5月出版
从安第斯山脉的自给食物到欧洲的产业化商品,土豆的社会、经济、历史变迁跨越了三个世纪。大约8000年前,安第斯山区的前印加人将土豆驯化。16世纪末,土豆和其他西班牙征服南美的战利品一起被带到欧洲,最终在19世纪完全确立了其在欧洲家庭中的主食地位。土豆,这种全球人民都爱的美食,改写了全世界的历史。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高 翔 著绘译
[法]旅克·理查德 著
楼兰·埃尔萨塞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
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记者旅克·理查德2005年从上海出发,逆长江走往青海源头。沿途采取步行、坐船、租车、乘班车, 搭拖拉机和任何可以借用的当地交通工具, 以最大的可能选择贴近这条流经最广袤地域的河流的路径。
两位作者以行走的方式,一路分别用绘画和文字两种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录发生巨变的长江及沿岸的地理、人文和生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或风景写生,而是关于长江的一次珍贵而严谨的“田野调查”——两位作者带着对生态的关爱和赞美,对长江大胆地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艺术性和记录性并存的考察。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