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重磅推出古罗马文明展,来自意大利26家博物馆的503件文物讲述“意大利之源” | |
2022-07-11 21:17:20 作者:李扬 |
7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共和国文化部博物馆司、罗马国家博物馆、意大利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合作举办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来自意大利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系统展示古罗马文明,其中部分文物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过。展览将持续至10月9日。
▲祭拜玛尔斯、维纳斯和西尔瓦诺斯的圣坛,公元124年(陈拓/摄)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通过集中呈现意大利国家级博物馆馆藏的艺术和物质遗产,展示该历史时期对塑造当今意大利的领土和文化特征的重大意义。
展览共分为11个主题单元。前4个单元从社会、语言和宗教的多元视角展现罗马统一前意大利文化的“马赛克现象”:精美丰富的随葬品,反映了不同族群、阶层、性别的墓葬习俗,也可以一窥贵族的生活情境;不同铭文的石碑,让后人得以了解意大利文在向拉丁语系同化过程中的原始特征;众天神及英雄人物的雕像,在对比中呈现不同信仰的差别和特性。
▲阿波罗铜像灯座,公元前1世纪(余冠辰/摄)
展览后6个单元按照时间线展现了古罗马共和国扩张期间,特别是从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公元前146年)到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年-公元14年)发生重大历史变革后,成为一个地理、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我们可以了解当时意大利各地的生活方式、民间习俗和社会现实。展览还展现了奥古斯都及其家族和后代,特别是那些精美绝伦的官方肖像和雕塑,令人叹为观止。最后一个单元是专门为中国观众组织的古罗马货币,见证了罗马历史的转折,多维度体现了货币生产、发展、流通等因素对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卡皮托里尼山三主神,公元2世纪(余冠辰/摄)
▲母亲像,公元前4世纪(李扬/摄)
国家博物馆国际与艺术展览总监、展览中方策展人潘晴介绍,今年正值中意文化和旅游年重启之时,恰逢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展览作为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活动的旗舰项目,不仅是中意双方克服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创新工作方式,在文化交流互鉴上不懈努力的重要成果,也是继2018年“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2019年“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之后,中意文博机构密切交往合作的又一硕果。
▲“双勇士之墓”的随葬品,公元前3世纪(余冠辰/摄)
潘晴表示,此次展览的视角尤为宏大,它叙述了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化进程;不仅展现了意大利起源的文化多样性,也彰显了奥古斯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国泰民安、文化繁荣发展的盛况。展览通过来自意大利全国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系统反映意大利半岛实现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展现意大利文化渊源的丰富多彩。
▲坎帕纳陶板(饰有胜利女神献祭公牛图像),奥古斯都时代
这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疫情以后第一个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展览,受疫情影响,意大利方没有来博物馆人员护送文物与现场点交布展,国家博物馆第一次尝试视频点交——这一对抗疫情的新工作方式。“视频点交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借助视频会议的平台与对方连线,双方工作人员通过镜头共同检查文物,并在意大利借展博物馆人员的指导下,把珍贵的文物摆放到展台上,并进行加固。这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全部通过线上沟通,充分表现了意大利文博界对中国国家博物馆专业水准的信任。”潘晴说。
▲建城仪典浮雕,公元前1世纪(李扬/摄)
▲日晷(标有黄道十二宫),公元1世纪(李扬/摄)
由于意大利与中国有6小时时差,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配合意大利方,每天下午3点至半夜12点进行点交工作,为期整整8天。“我们在点交中及时发现了在文物运输过程中的一些破损和脱落,并积极找到了解决方案。我们把意大利文物的材质与国博文保院修复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了匹配,效果卓著。另外,在布展的过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支架专家还为文物量身定做了支架,确保文物展出安全。意方的博物馆人员看到了国博的支架都纷纷表示赞叹,并要求能将支架随文物运回意大利,国博同行们也是非常高兴能够给意大利的同行们送去这些小小的心意。”潘晴介绍。
▲国家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在向媒体介绍展品(李扬/摄)
同时,此次展览以中、意、英三种语言进行呈现,是国博首次在展览中以三种文字呈现展览内容,观众通过展览,即可感受到中国和意大利两个伟大文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座文化殿堂里相映成辉。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文博机构一直保持密切交往合作,近年来更是硕果累累。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21家博物馆及国内17家博物馆合作,联合举办了“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以跨文化的视角和全新的理念,系统介绍了13至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之间悠久绵延的文化艺术交流故事。2019年4月24日至6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进一步彰显了中意两国政府联袂保护文物的坚定决心,成就了两国文化交流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安吉提亚女神坐像,公元前3世纪(李扬/摄)
▲休息中的拳击手(复制品),原作年代为公元前1世纪(余冠辰/摄)
▲送葬队伍浮雕,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陈拓/摄)
据国家博物馆介绍,根据习近平主席和马塔雷拉总统关于互办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的重要决定,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共和国文化部原拟于2020年共同举办一个反映两国文化渊源的交流展览,后因疫情而推迟。今年,在中意文化和旅游年重启之际,恰逢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共和国文化部、罗马国家博物馆共同推出“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充分反映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密切深入和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此次展览将成为中意两国友好关系历久弥新的时代物证,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作出贡献。
▲胜利之翼,公元1世纪
▲仿古普里阿普斯像,公元1世纪(陈拓/摄)
▲位居正中的人像为戴头巾的奥古斯都头像,公元前1世纪末(李扬/摄)
▲赫拉克勒斯休憩像(铭刻阿提乌斯·佩蒂修斯·马苏斯献纳铭文),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世纪,铭文刻于公元1世纪(李扬/摄)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江胜信
照片:除署名李扬外均为国家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