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为什么要懂一只动物的忧伤?——读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陈仓的《动物忧伤》 | |
2022-08-26 15:25:28 作者:王昌凤 |
8月25日上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名单揭晓,陕西商洛作家陈仓凭借作品《月光不是光》收获散文奖。
生于1970年代的陈仓,自己总结说:种过地,放过牛,烧过炭,淘过金,吃过树皮草根,身怀劁猪骟牛之技,管过六十余位无冕之王……的确,他在各种作品里,从不讳言自己是放牛娃出身,学过四年畜牧兽医专业。得益于早年这些农村生活经历,自1994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反思书写大移民时代的种种困顿与挣扎。他写让自己思念的父亲、乡邻甚至陌生人,也写让自己感动的各种动物,以及与这些动物相牵连的人与事。因为放过牛、养过猪、孵化过鸡,学了畜牧兽医专业,陈仓对动物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他经历过数次苦难,每次苦难发生时,都会出现动物们温暖的身影,所以,他特别能体会动物的感受,希望动物和人一样能够好好地活着。2020年疫情初起的时候,他有感于疫情与动物的种种传言,不由得想为动物们说说话,用陈仓自己的话来说:“我在替动物们说话,不能给动物们丢脸。”
这就是他的另一部散文作品《动物忧伤》的由来。
《动物忧伤》
陈 仓 著
重庆出版社出版
《动物忧伤》是一部关于人与动物的伤心童话。它以八种常见动物为主线,写出了它们在农村和城市生活的悲喜命运。在“我”所居住的小小村庄里,猪是相亲时最受重视的财产,老鼠是陪伴孤独少年夜半舞蹈的玩伴,鸡是我姐和人吵架的导火索……陈仓的文字自然灵动,不事雕琢,却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他善于将平淡生活写出浓郁意味,简洁的文字中折射出圆熟的智慧。比如,《动物忧伤》里的老鼠,是在黑暗的夜晚,陪伴孤身在家的少年尽情玩乐的伙伴:它们为他跳舞,他给它们吃爆米花,一只小老鼠不小心踩了炉火上的铁锨,“抱头鼠窜”了。《动物忧伤》里的猫,野性而自由,在写猫与狗的不同时满是调侃的味道,而野猫作为另外一种存在,不接受人类的饲养,拥有自己的领地,独立而自由地生活在大自然中……
人们常说,知过去,念将来。自农耕时代以来,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可以说,它们是农耕文明的见证者,它们在万物生长的季节展现野性,在缓慢变迁的乡村随我们的父辈一同老去。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如今的人们已经很难见到嗷嗷叫的猪,会耕地的牛,咯咯嗒叫的鸡,大家见到的是被宰杀后的肉。这不是动物,而是一种食物,它们在工业化时代,被裹挟进越来越身不由己的命运里。
同样,那些与时代渐行渐远的人,也被遗落在快速奔跑的时光里。正如《动物忧伤》里那些与动物命运相互纠缠的人,在那些生动活泼的羊、蛇、牛、猫背后,还有放羊的羊娃、抓蛇的表叔、视牛如命的“我爸”,和有猫陪伴一生的“我妈”。他们的秉性或驯顺或暴烈,或优柔寡断或果决坚强,但都具有温暖、善良和慈祥的美好秉性。他们爬最高的山,看最广的天,心不为外界纷扰所困,平凡而祥和地走过了漫漫岁月。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懂一只动物的忧伤?因为,那些动物们的一生,不过是我们自身命运的缩影,它们让人在荒诞中感觉悲伤,又从悲剧中触摸人心的暖,显示出善良、质朴、悲悯和热爱的力量。如果人生是一枚硬币,我们无法改变它的两面性,祸福相依,甘苦自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陈仓在《动物忧伤》的后记里说:最好的文学作品,它一定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人的外表看起来好像差异不小,但越是到灵魂和情感深处,向往就越趋同。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有喜怒哀乐,在当前的疫情时代,人和动物的关系也越发值得我们去思考。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不论时光怎样流逝,它都未被虚度,善良和热爱的力量,总会准时抵达我们内心。
作者:王昌凤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