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故宫品读中国古人书房的意与象
2022-08-29 19:57:19 作者:李扬

在中国古代,书房不仅是读书、立言和藏书的地方,还是赓续传统文脉,体现文化昌盛的象征。8月29日,“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展览将于8月30日至10月23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

微信图片_20220829161809.jpg

微信图片_20220829161813.jpg

展览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回望古代、关怀当下,启发“当代如何走进传统,传统如何启迪当代”等思考,涵养人们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此次展览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介绍,展览分为“委怀琴书”“正谊明道”“结契霜雪”三个单元。

“委怀琴书”单元,划成星空、五经萃室、图书、文房四宝、文人赏器五个空间。该单元以五经萃室和五经图书为核心,突出书房不仅仅是一个看书、写作、藏书的空间,也是一种情怀和传承。星空部分,将天上的壁星和地上的鲁壁联系起来,仰望星空,拓展对书房文脉的思考和对书房空间的想象。所展出的文房四宝,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使用这些器物所创造的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赏器部分,注重展示能体现天地大道的器物,如玉琮、青铜、五大宋瓷名窑等。

五经萃室.png

▲“五经萃室”的资料照片。

▼此次展出还原了“五经萃室”陈设,上方悬挂乾隆楷书“五经萃室”匾,下方是《五经萃室记》炕屏,还有一张楠木十六屉炕桌。当年桌上放着岳氏版五经,供乾隆随手取阅。

微信图片_20220829161806.jpg

各式御制花卉诗管紫毫笔-檀香木管山茶花诗笔.jpg

▲各式御制花卉诗管紫毫笔、檀香木管山茶花诗笔

“正谊明道”单元,展示的是家国情怀,突出书房的人文精神。这一单元分为修身养性、家国情怀和仰观宇宙三个空间。家国情怀部分,展示有南宋文天祥的宏斋帖卷、明代徐渭书“昼锦堂记”、陈淳书“岳阳楼记”等书法作品,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此外,还展示了两件重器,一是大宝箴挂屏,二是虢叔旅钟,体现士人身处庙堂之上,要崇尚品德,坚守正义,以天下为己任,还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兼顾天下共达于善的家国情怀。

微信图片_20220829161752.jpg

▲崇祯帝  行书“思无邪”轴(李扬/摄)

倪瓒行楷书淡室诗轴.jpg

▲文徵明  行书《陋室铭》轴

微信图片_20220829161756.jpg

▲乾隆帝楷书《大宝箴》挂屏和西周时期的虢叔旅钟(李扬/摄)

“结契霜雪”单元,分为三友同德和雅集唱和两个空间。“松竹梅”既是书房的象征,又是文人的象征,既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雅集是书房的一个延伸,通过展示宋代米芾行书《兰亭序跋赞》卷、元人杨维桢的诗帖册页、明人的《西园雅集图》卷、沈时的《兰亭修禊图》卷等,突出书房的另一种功能,即人与天地的交流。

微信图片_20220829161801.jpg

▲董其昌  行书临《柳公权兰亭诗》卷(李扬/摄)

紫檀木雕山水八屉兰亭八柱插屏 (2).jpg

▲紫檀木雕山水八屉兰亭八柱插屏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单元入口,以还原“香雪”书房意境为初衷而设计的沉浸式体验展示,成为公众了解紫禁城原状空间的新方式。王子林介绍,“香雪”是养性殿西暖阁的一间书房,由乾隆皇帝亲自参与营造,仿养心殿梅坞而建,以白石依墙堆砌出山景,表达了“仰观香雪海,坐觉太虚宽”的精神意趣。此外,展览还引入了裸眼3D、体感交互投影等技术,提供给观众沉浸式的空间感受。



  作者:文汇报 驻京记者李扬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故宫博物院提供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