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上海翻译家薛范去世,他让《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至今广为传唱 | |
2022-09-03 00:52:08 作者:许旸 |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雪绒花》《鸽子》《草帽歌》……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海外经典歌曲在中国广为传唱,动人旋律和歌词回荡在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里。这背后有一位共同的译配者——中国著名翻译家薛范,他用译配的歌曲搏击人生的乐章,也将作品中澎湃生命力传递给听众,予人力量。
刚刚记者从上海翻译家协会获悉,9月2日21时31分,翻译家薛范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8岁。
薛范曾任上海市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翻译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业内深表沉痛哀悼。七十多年从事歌曲的翻译介绍和研究,从文学青年到自学成才,薛范笔耕不辍,在翻译事业的航线上实现人生追求。为了更好地达到配译的效果,他大量研读外国音乐史、作曲法、曲式学、音乐作品分析等。
薛范毕业于上海俄语学院,译配发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世界各国歌曲近2000首。谈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薛范曾在一次访谈中透露,当时一开始好几处译文不尽如人意,有天晚上观摩歌剧演出散场后,他走在淮海西路上,不知从哪幢楼飘来了悦耳钢琴声,凝神谛听。“是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我少年时也曾练过,不知怎的,我竟想象那位弹奏者一定是位少女,在那个静静的夏夜,悠悠扬扬飘忽的琴音,自有一种神秘的、甜蜜的意蕴。”他到家已午夜一点,依然毫无睡意,拿起摊在桌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未完成稿,忽然灵感如涌,只一小时就把歌曲译成誊清。
不久,北京《歌曲》和上海《广播歌选》同时发表了他译配的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薛范生前还有个心愿——但愿热爱中国歌曲的外国译配者快快出现,让中国歌声唱响世界。
除俄语外,薛范还自学了英、意、西、法、日等多种语言,且都是自学。据统计,薛范翻译了100多个国家的大量歌曲,译配发表歌曲近2000首,其中俄语歌曲就有800多首,编译出版的外国歌曲集有30多种。
歌曲集包括《俄苏名歌经典1917-1991》《俄罗斯民歌珍品集》《俄罗斯和苏联合唱珍品集》《世界通俗合唱珍品集》《世界电影经典歌曲500首》《奥斯卡金奖电影歌曲荟萃》《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意大利名歌选萃》《拉丁美洲歌曲集》《乌克兰歌曲选集》《白俄罗斯歌曲选集》《世界反法西斯歌曲选集》。主要著作包括《薛范60年翻译歌曲选》《薛范60年音乐文论选》《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
他曾6次获得俄罗斯联邦褒奖,包括叶利钦总统亲自授予的国家级“友谊勋章”(1997年)、“俄中友谊奖章”(1999年)、同时获中国政府颁发的“中俄友谊奖章”、“尼·奥斯特罗夫斯基”金质奖章(2007年)、“为发展俄中关系功勋章”(2009年)。1994年以来,多地举办过多台“薛范翻译作品专场音乐会”。
被问及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创作动力”时,薛范曾说:“我的创作没有什么动力,真的没有。要是非要说动力,那就是我太喜欢音乐了,音乐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早已融入我的生活和生命,我不能想象哪天如果没有音乐,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音乐给了我安慰、信心、温暖和力量。每天和音乐对话,我觉得非常充实幸福。”
薛范2005年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22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后者2006年开始设立,主要授予在翻译与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方面作出杰出贡献,成就卓著、影响广泛、德高望重的翻译家,是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
薛范在获奖感言中说道:“歌曲翻译,在翻译界实属另类。以歌曲翻译而获此殊荣,恐怕在中国翻译史上也仅有一次。‘择一业,毕一生’,我七十年来一直从事歌曲的翻译介绍和研究,今天的殊荣我认为是中国翻译协会对我毕生劳动的鼓励和肯定。尤其要感谢广大乐友们,他们到处传唱,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珍品。余生仍当继续努力,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薛范老先生,一路走好!
编辑:许旸
部分图片:出版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