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本周人文社科类图书精选 | |
2022-09-08 11:43:00 |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日] 吉见俊哉 著
王京 史歌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文科“无用但有价值”?2015年,日本国内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最终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前东大副校长、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北美学踪:从温哥华到波士顿》
唐小兵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本书系历史学者唐小兵的北美访学录,记录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与哈佛大学的遐思见闻。初次访学的局促与好奇,再次访学的从容与稳重,以及对异域文化的观察与反思,对文化名家的探访与交流,使本书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呈现出多元的文化视角,为读者了解北美学术文化与人文世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导览窗口。
《本雅明传》
[美] 霍华德·艾兰、迈克尔·詹宁斯 著
王璞 译
艺文志 |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两位资深的本雅明研究者兼本雅明文集编者、英译者艾兰和詹宁斯以900页之巨的篇幅,全景地描绘了本雅明的一生,以及20世纪初那个从昨日世界走向两次大战间的恢弘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版图。同时还梳理了本雅明几大重要作品的写作过程,阐发了他的主要文本,是指引我们探索本雅明思想迷宫的可靠地图。
《家庭生活秘史:公共、私人与知识分工》
[美] 迈克尔·麦基恩 著
胡振明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探讨了整个英国民众经验:最“公共”的极处,是诸如与国家相对的公民社会的成型、契约思想的兴起;中间的经验领域,囊括个人的印刷出版、虚拟公众的概念化、家庭经济的式微,以及劳动性别分工的增长;最“私人”的经验涉及婚姻、家庭、住所的私人化,以及女性特质、内在性、主体性和性的复杂糅合。
《静默之身:残障人士的不平凡世界》
[美] 罗伯特·F.墨菲 著
邢海燕 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墨菲因脊髓肿瘤缓慢而不可逆转地发展为四肢瘫痪的残障人士,在本书中,墨菲既是一位“观察者”,又是人类学的“线人”,他以自身经历解读残障人士的内心世界,探索疾病以及残障的社会属性。他说,瘫痪和所有残疾一样,侵犯了人们的身份、社会地位和与他人的联系,残障被社会定义,并被文化赋予意义。
《列维-斯特劳斯和他的同代人》
[法] 皮埃尔·葛南夏、让-皮埃尔·西维斯特 主编
张祖建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回顾了列维-斯特劳斯对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多位代表人物的影响,及其引发的讨论和争议。其中包括与布罗代尔、保罗·利科、布尔迪厄、维特根斯坦、萨特、梅罗·庞蒂等人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让我们对列维-斯特劳斯及其人类学研究的部分基本概念得以深入了解,并以更宏观的视角认识当代法国思想界及其相关的人文思潮。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