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卫建民:西安有个傅庚生
2022-10-08 15:29:20 作者:卫建民

钱绍武先生逝世,网上文章配发了他不少雕塑作品。其中,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杜甫》,遂将这个图下载,放大,盯着忧愁满面、欲言又止的杜甫塑像看了半天,认为这就是真实的杜甫,是我心中的杜甫,是在忧患中度过一生、在安史之乱中“恨别鸟惊心”的杜甫。同时,我还联想起西北大学教授傅庚生先生几种研究杜甫的文集,我认为,傅是杜甫千年以下的知音,在鉴赏、分析、研究杜甫诗的著作里,他把一个唐代的大诗人讲透了,讲对了,讲活了。

杜甫诗论.jpg

我最早注意傅,是读到他一篇讲解鲁迅小说的文章《从“沉郁顿挫”窥测鲁迅的小说》。他从文本入手,条分缕析地鉴赏鲁迅小说,把自己深入钻研作品的体会写出来,让读者再回味咀嚼原作,以决绝的口气为鲁迅的小说下断语,如老吏断狱,没有商量。读者读到他的判词,兴高采烈,感到他讲得好,真好!

读书,我有个习惯:我买书读书,不看作者的地位高低、名气大小,我只忠于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喜欢某人的文章,会跟踪阅读他的新作和其他著作。我陆续买了傅先生的几种集子,也陆续读过了。步步走近傅庚生,我才知道,傅是古典文学教授,对杜甫诗的研究,自成一家。

我在业余学习古典文学,第一步是读原著,先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在接触原著前,我不愿先看他人的讲解,以免留下先入为主的毛病,一辈子都改不过来。不管多高明的先生,总是辅导自己在读书,而不能代替自己读。高明的先生,也是在把学生引进门后,让学生自己直接吸取原著的精髓。

《杜诗析疑》.jpg

傅先生的杜甫研究是成体系的。他从杜甫生活的时代看杜甫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从杜甫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再反证历史事件;从杜甫诗歌的艺术造诣分析其美学价值。傅著最感染读者的,是带着感情讲解古典文学,对作品的分析别出心裁、言必己出、融会贯通,一点儿也不隔。傅先生是沈阳人,生于1910年,在青年时期经历过国破家亡之痛,对流离失所的流亡生活有切身体会。所以,他研究杜甫,更容易动情。他有很高的鉴赏力。在写作、讲解时,自己已经被经典作家的作品感动了。他写作、讲课,是把自己的光和热传导给他的读者和听众。他是有宏大的气场、有控制课堂能力的老师。

傅先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是在上世纪40年代就出版的名著。他按26个专题撰写文评诗话,是发表他的研究成果,也是指导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的津梁。陆侃如先生的序文说:“傅先生的见解和工夫也最适宜于指导我们。我曾见他的手稿,对于过去文评诗话的材料,分类收集,用力至勤。收集后,他又运用西洋文学批评的理论,加以部勒和整理,积数年之久,方成此巨著。”陆侃如先生称傅这本仅15万字的著作为“巨著”,绝不是夸大、吹捧。在著述路径上,傅庚生的这部巨著和钱钟书的《谈艺录》相仿,但傅著比钱著更显豁清通。

书影.jpg

试以傅论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为例:“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傅庚生讲解:

以“老去悲秋”为根干,以“强自宽”为枝叶。“兴来今日尽君欢”,即上承“宽”字而来。“羞将短发还吹帽”,暗写一“悲”字,“笑倩旁人为正冠”,暗写一“强”字,“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为写当时当地之景物,暗中则藉水流山兀,亘天地以永生,以反衬人寿几何 ,寄朝露无常之深慨,乃逼出“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两句,持茱萸而看仔细者,老年人悲明岁之未必能重把茱萸,乃不忍遽舍,则仍还原脉注于“老去悲秋”之主旨矣。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是巨著,但自1983年再版以来,不像其他学者教授的著作那样风行,在读书界成为热门书。我自己买来读了,觉得傅先生写得好,也只是内心独享,没有找到同好。还有,顾随先生也是这样。讲诗词,讲鲁迅,同样精彩,但知者寥寥。近年,随着各种顾著的出版,读者才开始认识一位学养深厚,在学术、创作领域成就巨大的老先生。

古典文学在现代的转化工作如何做?我读傅庚生先生的著作,知道他早就站在今天阐述古典,以训诂、白话翻译的方法,以鉴赏的手段,为今天的读者讲解经典。对古典文学有兴趣的读者,不愿被“戏说”误导的读者诸君,我郑重推荐傅庚生先生的几种著作给你们,我相信你们的眼力。

>>作者简介: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



  作者:卫建民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