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观演、打卡、逛老字号,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打造文商旅跨界融合新标签
2022-12-29 10:55:51 作者:王筱丽

微信图片_20221229101658.jpg

12月28日晚,紧邻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的中国大戏院从内到外换了“行头”,成为了朋友圈最别样的打卡相册。复古的灯箱、闪烁的霓虹灯又回到了上海的街巷里弄,沿街店铺的吆喝、过路自行车的铃声成为最天然的背景音乐。由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仙童国际戏剧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出品的演艺大世界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正式拉开首轮演出大幕。

命运的苦和勇人生的光与盐

“草之光辉”孤儿院里,三个孩子正在为刚建成的剧场献演他们创排的剧目,他们一同长大,互相倾诉未来的梦想,殊不知在舞台上许下的“十年之约”竟推动着命运的齿轮,缓缓向前……突如其来的战火席卷了这个渺小却温暖的“港湾”,烈火从天而降,浓烟化为梦魇,孩子们在混乱之中离散,一夜之间,他们失去了家。

十年后,曾经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华丽的剧院,艺人在此角逐,好戏就要开演,但这座剧院却始终萦绕着诸多传言:这里有一个“幽灵”,喜怒无常。选角大赛上,幽灵再次现身,这次,他的目标是刚与小鸥重逢的新人女演员——绿蝶……

微信图片_20221229101803.jpg

音乐剧《夜半歌声》以原创剧本、原创音乐续写这个发生在剧院里浪漫、奇幻、惊悚的故事,致敬马徐维邦经典电影同名作品《夜半歌声》。围绕“约定和团圆”,音乐剧《夜半歌声》建构了“重建、重逢、重生”的剧情,通过毁灭/灾祸、离乱/苦难、牺牲/救赎,呈现命运的苦和勇,人生的光与盐。因为重建重逢,因为重逢牺牲,因为牺牲重生。共赴命运的约定,共享人生的团圆。

作为一部几乎没有台词的音乐剧作品,《夜半歌声》由大量唱段主导,音乐贯穿全剧,推进着故事的发展。词与曲,在这部作品中无疑是最重要的板块。作曲李京键认为,《夜半歌声》首先是必须要写出有戏剧结构的音乐,使之成为真正的“剧”,而不是歌曲接歌曲的联唱;其次,考虑到音乐剧自身的属性与上海这座城市基因的因素,唱段在遵循中文腔词关系的前提下从整体的音乐性角度出发,这也就意味着音乐整体结构与和声语言的设计,要先于唱段写作,且唱段的旋律必须是服从于和声语言和整体音乐结构的,就是所谓的:先有和声,才有旋律。

微信图片_20221229101637.jpg

作词吴冰则认为,夜半,是世界重启的时刻,零点,是新旧之交。故事发生于上世纪初,也是一个新旧之交。在一场火灾后,多年过去,三个人,三种状态——有人停留在过去、有人走向未来、有人在中间徘徊。

文商旅跨界和融合剧场中的国潮与经典

与寻常观看演出所不同的是,《夜半歌声》的观众不再卡点进场,而是提前近1小时进入剧场,在中国大戏院上下三层的公共空间里,抢先感受沉淀在时光里的老上海风情。

微信图片_20221229161945.jpg

剧场一层,『夜半商号』复古的货架格外显眼,闪烁的霓虹灯下围拢着选购《夜半歌声》文创衍生品的观众;剧场二层,『夜半市集』同步亮相。泰康、程裕新、邵万生、三阳、黄隆泰、老大同等众多誉满申城的、有着百年历史的“国潮”老字号品牌纷纷入驻,让观众体验老剧场风华的同时,回味旧辰光的味道,舞台艺术与商业品牌文化在此处相得益彰;剧场三层,『夜半照相馆』别有洞天,观众特意穿上了旗袍礼服,来到微缩的“老照相馆”打卡,一张张精美的国风照片伴随快门声诞生。

微信图片_20221229161952.jpg

以生动的叙事手段讲述海派文化故事,延伸城市文脉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并与商业、旅游形成共振,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是《夜半歌声》的初衷。《夜半歌声》在中国大戏院上演,以“环境戏剧”连接起了文化、商业和旅游,围绕“夜半歌声”IP最大程度地调动观众与游客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维感官体验,在戏里戏外产生更深入的沉浸感与互动性,让充满立体感的艺术场景为市民带来更多艺术想象。

微信图片_20221229101625.jpg

“中国大戏院拥有文旅商融合的先天基础,我们将以中国大戏院为圆心,依托南京路商业禀赋,将其打造一个天然的、全方位的、充满立体感的观剧体验区,开创全新的自然街区沉浸式戏剧概念。”出品人夏锋表示。据悉,夜半商行、夜半市集、夜半照相馆、夜半酒馆等文商旅项目将相继运营,剧场功能将从演出经营为主拓展到兼具品牌发布、艺术展览、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剧场与其它文化艺术业态和公共空间将结成更加紧密的共生关系,更好地服务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合作和运营模式。

作者:王筱丽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