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锦衣卫和东西厂这样的特务组织,为何能在明朝大肆发展?
2023-02-16 16:40:25 作者:吴晗

捕dg.JPG

《明朝锦衣卫和东西厂》

吴晗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本书秉持客观还原历史的态度,辑录了明史大家吴晗研究厂卫制度的精华作品,并以厂卫的兴亡进程为主线,对章节内容进行安排,全面系统地再现了东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演变与发展,揭示了大明帝国的内在矛盾和由盛转衰的深层原因,破译明朝特务政治背后的历史真相。

>>内文选读:

厂卫的设立:专为皇帝服务的特务机关

在旧式的政体之下,皇帝只是代表他的家族以及外环的一特殊集团的利益,比较被统治的人民,他的地位,不但孤立,而且永远是在危险的边缘,尊严的神圣宝座之下,酝酿着待爆发的火山。为了家族的威权和利益的持续,他们不得不想尽镇压的法子,公开的律例,刑章,公开的军校和法庭不够用,也不便用,他们还需要特种组织,特种监狱,和特种侦探,来监视每一个可疑的人,可疑的官吏,他们用秘密的方法侦伺,搜查,逮捕,审讯,处刑。

在军队中,在学校中,在政府机关中,在民间,在茶楼酒馆,在集会场所,甚至在交通孔道,大街小巷,处处都有这类人在活动。执行这些任务的特种组织,历代都有。在汉有“诏狱”和“大谁何”,在唐有 “丽景门”和“不良人”,在宋有“诏狱”和“内军巡院”,在明有锦衣卫和东西厂,在袁世凯时代则有“侦缉队”。

锦衣卫和东西厂明人合称为厂卫。从14世纪后期一直到17世纪中叶,这两机关始终存在(中间曾经几度短期的废止,但不久即复设)。锦衣卫是内廷的侦察机关,东厂则由宦官提督,最为皇帝所亲信, 即锦衣卫也受其侦察。

图片

锦衣卫初设于明太祖时,是内廷亲军,皇帝的私人卫队,不隶都督府。其下有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本卫刑名, 北镇抚司专治诏狱,可以直接取诏行事,不必经过外廷法司的法律手续,甚至本卫长官亦不得干预。锦衣卫的正式职务,据《明史·职官志》说是“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凡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 省之”。经过嘉靖初年裁汰后,缩小职权,改为“专察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侦察“不轨妖言”,不轨指政治上的反动者或党派,妖言指宗教的集团如弥勒教、白莲教、明教等。

明太祖出身于香军,深知“弥勒降生”和“明王出世”等宗教传说,对于渴望改善生活的一般农民,所发生的政治作用,是如何重大。他尤其了解聚众结社对现实政权有如何重大的意义和威胁,他从这两种活动中得到政权,也已为这政权立下基础,唯一使他焦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永远子子孙孙都能不费事地继承这政权。

他所感觉到的严重危机有两方面,其一是并肩起事的诸将,个个都身经百战,枭悍难制。其二是出身豪室的文臣,他们有地方的历史势力,有政治的声望,又有计谋,不容易对付。这些人在他在位的时候,固然镇压得下,但也还惴惴不安。身后的继承人呢,太子忠厚柔仁,只能守成,不能应变。到太子死后,他已是望七高年,太孙不但幼稚,而且比他儿子更不中用,成天和一批腐儒接近,景慕三王,服膺儒术,更非制驭枭雄的脚色。

他为着要使自己安心,要替他儿孙斩除荆棘,便不惜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大兴胡蓝党案,又用整顿吏治,治乱国用重刑的口实,把中外官吏地主豪绅也着实淘汰了一下,锦衣卫的创立和授权,便是发挥这个作用。经过几次的大屠杀以后,臣民侧足而立,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已经安定了。为了缓和太过紧张的空气,洪武二十年(公元 1387年)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把锦衣卫所禁闭的囚徒都送刑部。

再隔六年,胡党蓝党都已杀完,不再感觉到政治上的逼胁了,于是又解除锦衣卫的典诏狱权,诏内外狱毋得上锦衣卫,大小案件都由法司治理。天下从此算太平了。不到十年,帝位发生争执,靖难兵起,以庶子出藩北平的燕王入居大位,打了几年血仗,虽然到了南京,名义上算作了皇帝,可是地位仍不稳固。



  作者:吴晗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