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呼吸 | 吕剧《归·源》 :传统与现代交融,新时代的戏曲视听盛宴
2023-03-20 14:01:00 作者:彭真

微信图片_20230320114059.jpg

善恶与爱恨的纠葛、养育恩情与是非正义的交叠,该如何抉择、何以决断。一夜的内心交战,找寻那最深处的答案,人性的本源该如何探秘、又如何“归源”?3月12日晚,小剧场吕剧《归·源》在上海长江剧场·红匣子上演。跌宕起伏直击人心的剧情、精致典雅的舞美设计、匠心独具的乐队设置和年轻演员们无可挑剔的唱念做打,为到场的每位观众留下了一场难以忘怀的吕剧记忆。

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起源于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是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它使用的伴奏乐器主要为坠琴、扬琴、三弦、琵琶,合称“吕剧四大件”,但在《归·源》中所用的乐器种类则更加丰富。吕剧兼具了山东地方语言、音乐、舞台和文学艺术,语调淳朴生动、唱腔优美悦耳,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归·源》改编自明话本小说《苏知县罗衫复合》,由两件罗衫作为主要线索串联起一桩藏匿了十八年的命案。《归·源》共分五幕,分别为行刺、追凶、究根、诘问、痛归,五幕之间环环相扣,悬念迭生,如抽丝剥茧,最终真相水落石出。故事发生于御史徐继祖的十八岁生辰宴上,一位老尼冒险行刺其父徐能,并控告徐能与白己有杀夫之仇。徐继祖断然不信自己作爱慈善的父亲能作恶至此。然而,借由白罗衫的线索,在他的悉心追查之下,终于真相大白:老尼是徐继祖的生母郑月素;而徐能正是杀害徐继祖生父的元凶,而徐继祖原本的名字叫做苏秦。面对纠葛的爱与恨、情与法,经过艰难的内心挣扎,徐继祖选择秉公执法。最终,徐能在歉疚与自责中自杀,郑月素决意重入空门。创演团队山东省吕剧院用过硬的专业素养、饱满的热情,将这出精彩绝伦的剧目呈现给了观众。

微信图片_20230320114051.jpg

笔者在开演前二十分钟就坐,乐手们已悉数来到观众席右侧的乐池,距离之近使右侧观众可以清晰地观看到每位乐手的演奏。环顾四周,“红匣子”主打中国风的内部装潢,分外典雅,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红色布艺竖线条的墙面向舞台环包,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剧场面积不大,为小剧场戏曲的演出提供恰如其分的表演空间,距离观众席仅一步之遥的舞台也为演员的下台互动创造了条件,更有“沉浸式”之感。随后序曲响起,灯光拉下,轻柔婉转的伴唱和着乐队齐奏为故事铺陈着背景,待到舞台灯光再度亮起之时,便是演员们的粉墨登场。因其精致靓丽、充满着刺绣细节的服装,美轮美奂的色彩搭配,既醒目又贴合人物的妆面和演员奕奕的神采,初见演员的观众们不由得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那一刹的惊喜仍记忆犹新。道具与背景屏幕的设计简洁唯美,用“古代建筑模型”、“竹灯”、“石墙”“内发光的舞台地面”等营造舞台空间模糊又清晰的边界,渲染出真实的古代故事背景。

在表演方面,四位演员皆是年轻的优秀戏曲演员,唱做俱佳的同时又兼备出众的外形,将各自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一个身段变换、一副眼神起落、一声吟唱、一句念白,便能将你拉入他们的情绪之中。演员孙学凤(郑月素扮演者)的嗓音高亮而又不失厚度、张力十足,在她控诉自己十八年前的弑夫夺子之恨时,唱腔极富感染力,悲痛与仇恨好似喷薄而出,直击人心。演员南栋(徐能扮演者)的表演稳重而又细腻,既可展现出自己作为老爷的威严、又能在逃跑追逐戏时,伴随着紧锣密鼓将老者的蹒跚脚步完美呈现。最终因愧疚自尽时,沉重刺目的红色灯光映在气绝倒地的徐能身上,一股惋惜油然而生、两股热泪已在不自觉中落下。第四幕诘问可称得上是《归·源》的戏核,演员陈明(徐继祖扮演者)与程栋梁(清月、苏秦扮演者)二人一台戏,在漫天飞雪的凄美背景下,展现男主内心的两种人格,在不断的纠结与自我审问中找寻内心本源。二位演员的武打功底十分扎实,在如此近的距离间观看台上人的翻滚跳跃、感受着舞台的震动,实是种别样的震撼。不仅如此,演员额头上密布的汗珠与眼眶里晶莹的泪花都清晰的映入眼帘,在丝缕间将情绪触动。此外整出剧目演出的连贯性极强,一气呵成无明显停顿,数控车台道具运用巧妙,即使是需要呈递道具之处,灯光与黑衣工作人员的配合,也使这一动作在隐蔽中迅速完成,充分地考虑到了观众的代入感,使人“不出戏”。

微信图片_20230320114043.jpg

除舞美和演员表演外,《归·源》的作曲配器无疑是一大亮点。作曲家刘春光在配器方面并未拘泥于传统的伴奏乐器。出于演出场地为小剧场的考虑,无法容纳数量庞大的乐队,故要用最少的乐器来呈现最丰满合适的音响效果,颇有“戴着脚镣跳舞”之感,对作曲家的配器选择与和声填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乐器间既要做到高低频的互补、但也不能填的太“满”而使人感觉突兀混沌。故乐器除“吕剧四大件”:坠琴(主弦)、扬琴、三弦、琵琶各一外,还加入了两把二胡来对中声部进行填充。民族乐器笙与唢呐各一,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独特音乐韵味。西方乐器则选用中提琴、大提琴与长笛各一,在音色组合中注入一份柔和与新意。

打击乐器除司鼓、锣外,还加入了低音鼓来营造荡气回肠的宿命感。其中坠琴的使用贯穿始末,在拖腔与拖腔走等唱腔伴奏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音色淳厚饱满、柔美高亢,既有独奏也有合奏。唢呐的参与虽不多,但在剧目最关键的开篇、结尾与高潮处皆未缺席。唢呐为增强戏剧感染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唢呐一响,便是一切恩怨爱恨、是非风波交汇的时刻,将氛围渲染到极点,也正所谓“唢呐一响全剧终”,在唢呐的最后一声余韵中万物归于平静。长笛与大提琴也各有相当出彩的独奏部分,柔和的长笛伴着寂静长夜缓缓吹奏,仿佛将徐继祖醉酒时细腻入微的思虑与纠结娓娓道来,而大提琴的低吟浅唱,映衬着过往回忆,十八年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养育栽培之恩又怎能轻易放下。扬琴、三弦、琵琶与中提琴的使用基本只在全奏,虽未展现独奏之美,但若要想象将它们的存在抹去,内心也仿佛空落了一块。这一晚的观剧体验是新奇且绝妙的,但对于离乐队近的观众,或许会听到音量更大的伴奏声,在音乐激烈的片段容易感到“炸”耳朵。若能让全场的观众都尽量听到均衡的音响,则将打造出更加舒适完美的演出。

微信图片_20230320114028.jpg

传统戏曲吕剧与现代小剧场的融合,是一种成功的探索。观众们不必忧虑听不懂吕剧的台词,舞台两侧的实时字幕已充分考虑到大众的需求;年轻人们不必担心戏曲剧情是否会乏味无聊,《归·源》这部故事构架跌宕起伏、矛盾冲突悬念叠出的剧目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不少观众在大幕落下时已潸然泪下只觉意犹未尽。小剧场中的吕剧,既有其本身纯正古朴的韵味、又有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演出形态,将传统与现代交融,把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发扬,使观者得以融入戏曲,近距离地体会传统之气韵和魅力。遗憾《归·源》此次在上海的演出仅有此一场,当乐队全奏的尾声伴着欢呼与喝彩声渐渐隐去后,下一次再能欣赏到这般使人流连忘返的吕剧又会是何时日呢?只希望吕剧艺术家们能够延续高水平的创演标准,小剧场戏曲的表演形式得以在市场推广,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朋友前来。望广大群众愿意走进小剧场同戏曲来一场亲密互动,体会《归·源》中传达的坚守初心的人性光辉,感受传统戏曲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宝库。


  作者:彭真

       图片:蔡晴 摄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