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路易·大卫、德拉克罗瓦、布歇、夏加尔等大师人物画齐聚!来国家大剧院欣赏不同时代“容颜” | |
2023-08-05 21:03:04 作者:彭丹 |
人类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人类眼中的他者是什么样?千百年来的人物画艺术一直尝试回答这个问题。8月5日正式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东厅)展出的“时代的容颜——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人物绘画精品展”汇集了横跨西方艺术500年的52位艺术家作品,包括安东尼·凡·戴克、戈雅、雅克-路易·大卫、德拉克罗瓦、布歇、夏加尔、安迪·沃霍尔等多位艺术名家的原作,内容涵盖神话、宗教、历史、风俗等多个主题,让观众感受不同时代的“容颜”。
▲“时代的容颜——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人物绘画精品展”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由国家大剧院联合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中国对外展览有限公司、天禹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作为支持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展览展出的56件人物画真迹均来自亚洲范围内馆藏最为丰富多样的东京富士美术馆,通过“人神之境”“赫赫声名”“别样人间”“所谓伊人”“一梦浮生”五个单元展现了西方人物画五个世纪以来的演进历程。从16世纪宏大的宗教神话题材到以权力与财富为象征的贵族宫廷绘画; 从反映现世生活的世俗作品,到20世纪具有先锋精神的现代主义肖像画,数百位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依次登场,共同构成了一部西方人物绘画的发展简史。
▲“时代的容颜——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人物绘画精品展”展览现场。
展览中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是这幅《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读过中学历史教材的我们对这张画十分眼熟,它也是拿破仑最著名的油画形象。
▲展品《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1805年。
1774年,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赢得罗马大奖,前往意大利罗马游学,他钻研古典艺术和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学习17世纪巴洛克画家普桑的画风,逐渐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大卫因此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拿破仑掌权后,大卫做了他的首席宫廷画师,创作了一系列拿破仑主题画,其中《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描绘的是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的一个场景:冒着严寒和雪崩的危险,拿破仑率军队抄近路越过圣贝尔纳山口,用出其不意的袭击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拿破仑之后登上权力顶峰铺平了道路。大卫将这一场景做了理想化的处理:背景里是阴云密布的天空、巍峨险峻的地势,靠近我们的拿破仑却眼神坚毅果敢,随风飘扬的红色斗篷让他仿佛英勇的古希腊战神,骑在昂首挺立的战马上,仿佛将整个世界踏在脚下。
▲观众在欣赏展品《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有意思的是,这幅被认为最体现拿破仑英雄气概的画像,并非拿破仑本人授意绘制的,而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赠予的礼物。拿破仑对这幅画像非常满意,在他的要求下,大卫的工作室创作了多幅相同的作品,拿破仑骑马翻越雪山的形象开始广泛传播,从邮票到海报,出现在各种艺术品和印刷品上,成为了拿破仑最经典(也是被盗版最多)的形象。
凝望画中之人,于观众也是窥见一个时代。人物画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情态、气质与身份等,也记录了图像以外的历史信息。比如眼前这幅大约创作于1570年的《男孩和仆从》:
▲展品《男孩和仆从》,保罗·委罗内塞工作室,约1570年。
它出自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三杰”之一的保罗·委罗内塞及其助手。该作品原本是装饰在贵族别墅房门上的装饰画,描绘了一名侍从正准备陪同小主人出行前的片刻瞬间。“仔细看小男孩的装饰,他外罩的白色带黑斑皮草是昂贵的猞猁皮,在当时,猞猁皮是人们冬天出门捕猎后,只能从猞猁肚子下采下一点点皮毛做成皮草,非常昂贵稀有,这说明小男孩出身十分高贵。”展览顾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介绍,把目光转向小男孩旁边的仆从,你会发现侍从所穿裤子的两条裤腿的颜色一红(右腿)一黄(左腿),这是威尼斯当时颇为流行的彩色裤袜,是在聚会庆典、活动仪式上穿的。由此可见这位仆从是刚刚被主人或管家从一场活动中召回,一路赶来,尚未换装,脸上呈现红扑扑的气色,再加上画面左下角那只迫不及待想要外出的狗,整幅画呈现了那个时代贵族家庭的一个生动片段。
除了以神话人物或皇权贵族为主角的人物画,展览不乏反映普通人现世生活的世俗作品,尤其是以女性肖像画为主题的“所谓伊人”单元,除了有典雅端庄的传统形象,具有个性特点和自主意识的女性形象凸显其中。
▲展品《女孩和狗》,约书亚·雷诺兹,1780年。
▲展品《一位衣着时髦的女士肖像》,弗朗索瓦·亨利·穆拉德,1810年。
比如由美国著名肖像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创作的这幅《哈罗德·威尔逊夫人肖像》:远看威尔逊夫人肖像,其神情宁静优雅,姿态放松,画家运用的色彩严谨,宛如学院派高手的成熟作品,高明的摄影师似乎也能达到类似效果;但若凑近细看,你会发现画家的笔触粗放,个性飞扬,不同明暗度的色彩冲突排斥却又和谐相融,在远看与近观间将威尔逊夫人的容颜优雅与内心奔放一齐呈现出来。
▲展品《哈罗德·威尔逊夫人肖像》,约翰·辛格·萨金特,1897年。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表示,此次跨越500年的视觉之旅,仿佛一曲由生活在不同时代、来自不同流派的艺术大师们共同谱写的交响乐在国家大剧院奏响,让观众不出国门便可欣赏横跨西方艺术史的佳作,对于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加强美育和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有重要作用。
▲展品《朱尔斯·布拉斯纳肖像》,安迪·沃霍尔,1979年。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11月12日。观众可通过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购买展览门票,展览门票包含国家大剧院参观票,购票成功后可预约观展,参观国家大剧院。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均主办方/供图
编辑:陆正明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