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奥本海默的故事不仅见证了过去,也关乎着现在,还提醒着未来
2023-08-17 20:36:23

image001.jpg

诺兰导演新片《奥本海默》定于8月30日中国内地上映,这部影片海外反应好评如潮,影评人评分更是以94%创下了历史记录,也让内地观众对这部大片期待值拉满。原著传记《奥本海默传》近日也由中信出版社推出。

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之父,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叙写他的作品数不胜数,为什么诺兰偏偏选了这一本作为他的电影灵感来源?诺兰是这么说的:“这里有大量的权威信息,每一块石头都被掀开了,没有一块石头没有被翻过……正是这样一座不可思议的知识宝藏,让我得以动手创作一部第一人称视角的剧本。我想从奥本海默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正是这部传记给我带来的启发,我不仅对奥本海默感同身受,还能窥见他头脑中的所思所想。我感到这部电影呼之欲出。”

image007.jpg

▲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

诺兰没有在夸张,本书的两位作者——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是真的“掀开了每一块石头”。本书写作时间长达25年,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参考了超5万份文献记录,它们来自国内外的档案资料和个人收藏,以及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甚至包括美当局在对奥本海默超过25年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他们采访的人中,有奥本海默的儿子彼得,还有曼哈顿计划时在奥本海默手下工作的科学家,也包括奥本海默曾经的好友哈康·希瓦利埃和爱德华·泰勒,后者在1954年听证会上的证词断送了奥本海默的职业生涯。

《奥本海默传》一经出版,就接连斩获2006年美国普利策奖(传记类)、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圈传记奖、伦敦杜夫·库珀历史奖,又跻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书评世界》《堪萨斯城市星报》《芝加哥论坛报》年度图书推荐,成为《书目杂志》和《发现杂志》年度最佳科学图书。《波士顿环球报》盛赞该书“在有关原子弹计划和奥本海默的众多书籍中堪称珠穆朗玛峰,是一项不可能企及或超越的成就。”

image019.jpg

▲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是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美国原子弹计划的领导者,但是除此之外呢?为什么是奥本海默?

作为一位引人注目的公共知识分子,奥本海默曾领导位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绝密实验室,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原子弹从理论上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随着两颗原子弹在日本领土爆炸,“奥本海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赞誉为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而他本人却被负罪感淹没了:“我觉得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一名联邦调查局的线人报告说,奥本海默“精神崩溃了”。英雄般的成就和对于人类的背叛,构成了奥本海默的人生悲剧。

image021.jpg

▲1953年12月,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在奥本海默和政府的核机密之间设立“隔离墙”

二战后他想力挽狂澜,全力阻止核军备竞赛,但是当科学家的求真与内心良知和政治风向相左时,他竟被当作叛徒攻击和审判,成了被流放的弃子。爱因斯坦说过:“奥本海默的问题在于,他爱上了一个不爱他的女人——美国政府。”在1954年的听证会上,奥本海默的反对者们对他的政治倾向和专业判断进行了抨击,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诋毁他的人品和价值观,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奥本海默个性的诸多方面:他野心勃勃又没有安全感,他才智超群又幼稚可笑,他果断坚决又惶恐不安,他坚忍淡泊又充满困惑。作为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早年间就打造了一副内心的铠甲。从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上西区度过的童年时光到1967年他离开人世,本书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了这副盔甲背后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个性。这是一部深入内心的传记,无论在研究资料还是撰写过程中,作者都秉持一个观点,那些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决策,在奥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的科学研究事业。奥本海默曾是释放核威胁的推手,但后来他致力于遏制核威胁,奋勇地将我们从核弹文化的歧途上引开。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是一份国际原子能管制计划,迄今为止,这仍是核能时代保持理性的杰出范式。

image049.jpg

这本书让奥本海默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带领我们进入核时代,又步履维艰地寻找着消除核战争威胁的方法,虽然他没有成功,但是我们的努力还在继续。

“奥本海默的故事是我所知最戏剧化、最复杂的故事之一,”诺兰说,“如果没有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原著,我想我是不会拍这部电影的。”

800-确定-立面.png

《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

[美] 凯·伯德 马丁·J.舍温 著

汪冰 译

方在庆审校

中信出版集团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