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书展 | 我们需要怎样的爱情观和心理课?
2023-08-22 09:33:10 作者:王筱丽

initpintu_副本.jpg

“当下,有部分年轻人的社交呈现‘三断’的特征——断亲戚、断同学、断邻居,但与此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着强烈的关切,对相关知识也如饥似渴。”在《实用青年心理学》(第11版)新书座谈会上,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吴念阳指出的这一现象,引发不少台上读者的共鸣。

随着日常生活的节奏提速以及相关公众事件引起大量讨论,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及心理健康、松弛感、幸福感等词汇,与之密切相关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职场关系也被频繁讨论。在今年上海书展上,包括《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家庭情绪养育》《心理营养:养育心灵富足的孩子》等多部新书以及讲座活动契合当下社会热点,让不同代际的读者在对话中共同思考。

面对爱情,像农夫一样耕耘像水手一样勇敢

“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降临到一个不懂爱情的人身上,反过来说,我们要去追求爱情,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爱的感情的人,是一个懂得爱情的人。”在《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这样写道。梁永安是本届书展最受读者关注的作家之一,不少年轻人特地来书展打卡,听梁老师聊爱情、聊文学、聊爱情与文学的关系。

837.jpg

如何实现恋爱自由?父母不同意的恋爱还要不要继续?怎么看待前任?……这些都是梁永安时常在生活中或社交平台会被问到的问题,他也观察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在生活和爱情之间产生了迷惘和两难。梁永安不否认诗人里尔克的观点——在现代社会,爱情是世界上最难得到的东西!他说道,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已从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成年男女的相遇模式大多是萍水相逢,而这也增加了人们辨识爱情的难度。尽管如此,梁永安并不建议年轻人将爱情视作问题或者任务来解决,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他人无法取代的价值和闪光点,只有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收获相得益彰的爱情。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梁永安认为《诗经》中的这句话深切地点出了人们在爱情生活里屡见不鲜的一种伤痛,即如何在轰轰烈烈的热恋期后,挨过平淡的冷静期,避免关系的解体并重拾爱情的热烈。对此,梁永安给出了明晰的回答,“转动心灵的方向,用坚决的行动跨过软弱。”他认为,一个人的爱情在生活中被压垮,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精神的软弱,而这恰是社会中的“常见病”。

虽然“爱情是对每个人决定性的考验”,但梁永安依旧鼓励年轻人像农夫一样耕耘,像水手一样勇敢,因为爱情予人以动力,就像梁永安给《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系列课程定下的主题——“如果一切毁灭了,让爱情留下来”。

实现自我成长,警惕“速食”疗法

30秒治愈焦虑症、停止内耗的最佳方法、心理忧郁测试50题……打开视频软件,类似的搜索不胜枚举,在社交方式日趋碎片化的当下,部分人选择放下大部头的书籍,转而通过一两分钟,甚至30秒的影像来寻找内心的抚慰。书展上,梁永安与吴念阳不约而同地提示,需要警惕此类情感爆炸式的信息输出。

“不少人遇到心理困境后,选择在这类视频里寻求帮助,它们会用一些哗众取宠的语言堆砌概念,在短短的时间里乍一听似乎觉得很有道理,但其实无法深究。”吴念阳表示。她举例,当人感受到压力时,应当静下心来去了解压力究竟是什么、压力的生成机制和压力的外在表现,以此去判断自己的表现是情绪化的,还是一种固定的行为,进而找到方法来面对自我。“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感受到压力,不必太过慌张。”她表示。

屏幕截图 2023-08-21 231050.png

这般追求效率的心态无可避免地蔓延到了爱情层面,但这样的“速度”恰恰与爱情的本质背道而驰,梁永安注意到,不少短视频教观众各种撩人的恋爱技巧、“霸道总裁”式的甜宠剧热度始终不减、“劝分”成为年轻人面对情感困境的“杀手锏”。当年轻人失去了对现实的耐心,自然也失去了对现实中爱情的耐心。梁永安将爱情称作“一种追求永恒的愿望”,在一切都在速变的世界里,我们渴望有一份不变的情感。成长和修炼是所有人终其一生的课题,因为“只有自我经历成长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能识别和确认,什么才是我们最终所寻的那一个人,是那份美好而罕见的爱情。”


  作者:王筱丽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