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雨夜,爱书人不说再见!2023上海书展见证阅读有多浪漫 | |
2023-08-22 22:16:15 作者:许旸 施意 阮煜芳 |
恰逢七夕,为期七天的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流光溢彩的雨夜中落幕,但因阅读而延展出的浪漫充溢满城。晚九时,上海书展送别了最后一位读者姚燕萍,接过“荣誉读者”证书和上海书展文创礼包,她的笑容传递出“阅读值得”的喜悦。与此同时,浦江之滨“外滩之窗”的大屏为城市阅读亮起——“致敬阅读,感谢读者”。
“让上海书展真正成为服务全国的文化大平台”,本届上海书展进一步面向全国开放办展,共吸引全国20多家出版集团、350余家出版社携18万余种精品图书参展,光是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入场近30万人次。截至发稿,本届书展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较2019年总销售增长41.47%,有力激发了书香上海的文化消费活力,提振了全国出版发行行业信心,助推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如期赴约,书展“圈粉”天南海北出版人
“今年首次以独立展位亮相上海书展,特别振奋,书展对全国书业来说也是一种提振的信号。”辽海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柳青松注意到,有中学生捧起《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读得津津有味。《譬如登山——我的成长之路》分享现场,也吸引了沪上多位学者作家助阵。曾为杂志《万象》顾问的88岁王充闾通过视频分享读书之道:“阅读要深化,切不可满足于只是搜罗一些信息,必须静下心来读书,体现深度追求;读书要博览与精读结合,应该有独特的领悟……”
精读、深读、有温度的阅读,恰恰也是上海书展所追求的方向。天南海北的出版人达成共识——上海的城市气质、城市基底、浓厚阅读氛围和热情读者,让上海书展不但成为展示出版成果的最佳窗口,也成为各出版机构了解市场风向、读者需求的重要信息来源,既是各地出版商的盛会,更是上海城市文明、书香社会建设的试金石。
上海书展缘何“圈粉”?其文化向心力从一个整齐的动作可窥一斑——从主宾省四川、“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东道主”世纪出版集团,再到全国各地参展出版机构,他们纷纷拿出“看家宝贝”如期赴约。在书展主会场序厅及周边展区,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著作及论述,党的二十大文件、《复兴文库》等系列主题出版物,获评中国出版政府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好书”的全国和沪版优秀出版物等,彰显出版发行行业以书为媒,推动助力文化繁荣兴盛、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使命担当。
四川展团以“四川的东坡 世界的苏轼”为主题布局,将三苏文化元素作为视觉中心,融合三星堆、大熊猫等,彰显巴蜀文化独特魅力。世纪出版集团拿出近一半展区面积打造世纪国学馆,以“泱泱大国 皇皇巨观”为主题,推出“中华经典文献世纪精品展”,让更多读者走近典籍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散落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在此聚首,简牍整理的最新成果在此呈现,以书法、绘画、篆刻等为代表的艺术类古文献整理取得突破。上海书画出版社多种重要艺术类文献占据醒目地位。其中有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的《董其昌全集》,有皇皇八十二册的《金石学稿钞本集成》初、二、三编,最新出版的《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初编等。特大型艺术古籍文献整理项目《中国艺术文献集成》将开创传统文献和现代学科融合的新型中国艺术文献典籍体系,填补艺术领域缺乏大型集成性文献成果的空白。
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上海书画出版社《共产党宣言》(书法卷)出版,希望读者从中领略红色经典、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领衔,15位上海书法家用各自擅长的书体共同创作书写《共产党宣言》,并装裱成长卷,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书展闭幕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首发式现场,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赵玉东介绍,197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前身朵云轩上海书画社就曾按古代木刻雕版书的工艺要求,印制完成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木刻雕版《共产党宣言》,202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又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线装影印版)》。此次出版方捐赠《共产党宣言(书法卷)》和《共产党宣言(线装影印版)》两个版本,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徐龙宝、徐立父女则捐赠为《共产党宣言(线装影印版)》定制的藏书票原件。
华文出版社一口气在书展举办了十场新书分享活动,包括作家罗元生《顾诵芬:把理想写在祖国蓝天》、林语堂研究领域开拓者施建伟《林语堂传》、资深传记作家罗银胜《优雅百年:杨绛全传》等传记,三位作者均是笔力深厚的作家与研究者,传主也皆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名人,且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红楼财经传家》《日本人的性格》等新书讲座也是场场火爆……
华文出版社社长包岩由衷感叹:“上海的文化氛围热烈浪漫!上海读者是能够把文化情怀付诸阅读行动的优质读者。他们文化水平与文学修养高,热忱有礼、温和有序,还能与作者进行深入互动。”读者的购书热情也令包岩感动——“风雨酷热无阻,书展几乎天天爆满,有白发苍苍的老人,80多岁抱着一大袋书;有年幼孩子被妈妈领着坐在地上看书;有抓住暑假尾巴前来打卡的学生;还有拖着拉杆箱在下班后匆匆汇入夜场的情侣……他们的七夕约会竟是在书展。每一次上海书展都让我们感动,这一届尤为惊喜!”
商务印书馆《唯美·风格》分享会现场也吸引了许多艺术人文爱好者,《唯美·风格》主编冷冰川、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赵清、书籍设计师周晨、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经理鲍静静分享关于书籍的艺术之美。
《唯美·风格》作为《唯美》系列的延续,聚集了50多位不同领域艺文大家,针对“风格”话题创作,以不同作品类型回答“什么是风格”的问题,涵盖了文学、绘画、建筑、诗歌、音乐、插花、拼贴艺术、装置艺术、装帧设计、跨媒介艺术等诸多艺术形式,贯通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同时关注到一些较为小众的艺术领域。冷冰川认为,设计就是要把自由的思想展现出来,要有朴素直接的表达,同时要把每一本书都做成独特气质的艺术品,而不是一本潦草的东西,书中每篇文章内容也要充实和饱满,不能空洞和虚假。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了“比艺术品还艺术品”的“唯美”系列图书。
双向奔赴,作者读者给予彼此热情与信心
资深出版人徐海观察到,“上海读者的乐趣在于,用10元门票发现了无数宝贝、无限知识和无穷欢乐”,而同行们“借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大家不是‘相谈甚欢’而是‘相谈甚疯’”,汇聚书展的好书分享活动之密集、形式之多元,让“上海书展期间累垮的不是作者和出版人,而是读者——他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取舍。”
在这场美好的“双向奔赴”中,作者和读者给予彼此热情与信心。从收银台前排起的长队,到熙熙攘攘“淘书乐”专区,人头攒动的景象遍布各个角落,全场“燃烧”着热烈的阅读气氛。恰如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创负责人简恒喜欢书展的理由是——“缥缈的读者在书展上变成了具体的人,我爱具体的人”。
“诗歌是语言献给灵魂的礼物,特别能够直指人心,它的目的是在感动自己。”《巢云楼诗钞》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与上海觉群诗社社长胡中行教授对话,吸引最后一天逛书展的读者流连,签售队伍里不少都是诗歌忠粉。《巢云楼诗钞》作者汪涌豪认为,语言是人的家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写诗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一切美好的东西很快就会消失,能留住的很少,而语言能够帮助我们留住自己想留住的东西。希望大家每天读点诗,这是对人生很好的滋养。”
汪涌豪直言,他的诗歌里面并不是老气横秋无病呻吟,而是有他全部的喜怒哀乐,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给本书写的评语就是“这里面看得到他的人生。”在他看来,用新潮的语言来写,那就不是旧体诗,既然选择旧体诗,就要“甘愿受格律声韵的束缚——带着镣铐跳舞”,这才显出语言冒险当中作者的水平,否则就不要写旧体诗。
闭幕日,书展分会场也是书香浓郁。“悦读静安”2023静安读书周“阅读·戏剧”系列活动现场,导演滕俊杰携专著《致敬与前行:新京剧电影创作概论》亮相,分享光影生涯中的思考与书写。
“这本书我写了十年,写的方式很多,并没有专门在书斋里写,我写的方式千变万化,有的内容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在稿纸上,甚至还有不少内容是写在餐馆的筷套上、火车的车票上……”他以《霸王别姬》为例介绍这部电影是如何走出国门,发扬京剧文化,成为“打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通关密码。“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是他坚持的原则。拍摄期间合作的京剧艺术家们的敬业精神和顽强毅力,也令人深受触动。“我们的核心就是在尊重京剧本体文化特性,又探索与时代审美和文化需求相结合的创作中,追寻国粹京剧传播的远方。”
稚嫩的手臂举起,向台上的作家提问,上海教育出版社《在一起·融合绘本》系列共3种,其中《我听见万物的歌唱》指向听力障碍儿童,《你要去哪儿》指向智力障碍儿童,《小鼹鼠与星星》指向视力障碍儿童。三个绘本故事塑造了一种社会环境:人人心中都充满了爱,愿意为特殊儿童及时伸出援手,让他们感受到善意。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因上海书展,种下大爱的种子。
书展也是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的大平台。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与1925书局合作"艺书联动,夏日清风——非遗传承文化产品制作",融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和现代艺术,帮助青少年在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在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项目现场,技艺大师王东巧带来"木版水印与现代艺术"专题讲座,介绍了木版水印花样绢扇制作工艺,体验者将刻版后的图形用传统的工艺手法和染料印制在绢扇上,共同探索传统文化之美。“这是我第一次认识木版水印的制作过程。通过将图案转印在团扇上,创作了一件充满艺术感的作品,带来了成就感!”六年级王同学兴奋地说。这次活动让孩子们领略到了艺术源于生活,同时也让艺术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上海书展也意味着“知音”们的邂逅。适逢辛丰年先生百年诞辰,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重编版《辛丰年文集》(八卷本)及纪念集《辛丰年先生》,文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两卷《书信·随笔》《莫扎特家书》,共计八卷,以全新面貌呈现,是目前最为完备的辛丰年著作集萃。同时该系列首次打造有声版,可供读者欣赏书中提及的众多经典之乐。
“父亲是个巴赫迷,他的梦想是组建一支像《音乐之声》那样的家庭乐队。虽然未曾实现,却也是家庭、梦想之间的联系。父亲这些文集中的文章,既是在讲音乐,也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学者严锋娓娓道来,令在场读者乐迷们无不动容。
主会场和各区特色分会场等为读者准备了850场高质量阅读活动。中国出版集团第14届读者大会暨“书香中国”上海阅读论坛、行进的风景——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等大型活动首次落地上海书展。思南读书会、国学七天七堂课、上海国际文学周、书香上海之夏等品牌活动上,杨志军、毕飞宇、孙甘露、莫砺锋、马伯庸等作家学者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全市16区和临港新片区推出“一区一特色”特色分会场、阅读分会场,从图书馆、实体书店到博物馆、旅游景点、商业楼宇和民宿,阅读和城市文旅空间充分融合。
场内外137名志愿者全力以赴,为读者安全顺利观展保驾护航。书展现场咨询服务点、志愿服务岗亭共接待读者超15万人次,邮政服务和包裹寄存近6000单,医疗服务近40次。开展前一周,上海书展指委会办公室倡议为涿州受淹图书发行企业纾困助力。受灾参展机构在自有展位上以预售、众筹、特价销售等方式,上海市民读者积极响应,纷纷支持。读者每购买1张门票,主办方捐出1元票款,这部分资金已到位。部分参展企业也解囊相助,捐出书展期间相应销售收入,上述款项将进行定向捐赠。
上海书展,阅读值得!
作者:许旸 实习生:施意 阮煜芳
图片:叶辰亮 摄 出版方供图等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