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揭秘美国历史上最血腥校园杀戮事件之一——《科伦拜因案》剖析恐怖事件的来龙去脉
2023-09-06 17:06:31

科伦拜因案,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校园杀戮事件之一,也是之后近20年间校园枪击案的模板。《科伦拜因案》是关于此案最权威、最翔实的调查作品。2009年被Slate评为“25年来最好的50部非虚构作品之一”。

故事发生在1999年4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科伦拜因高中,两个不满18岁的少年迪伦和埃里克经过长时间的策划,请人代购枪支并私下交易了一把二手枪,然后携带枪支和自制的爆炸物进入校园,枪杀了12名学生和1名教师,造成24人受伤,最后双双自杀身亡。

此事引发美国社会极大震惊,以及对于社会边缘人、重金属音乐、青少年心理问题、暴力娱乐产品、枪支管理、人生信仰等很多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的深刻讨论。

本书作者戴夫·库伦是最早到达现场的记者之一,从那时起,他花了10年时间调查和写作。他走访了该校师生、家长、处理伤者的医生、两人的心理医生以及当地警方、政府人员、FBI探员,搜集了包括文件、案卷,两名学生的作业、日记、博客等大量证据,在细致地讲述此案来龙去脉的同时,驳斥了一些误解,证实和提供了一些细节。一些场景被鲜活地还原,凶手的行为和心理演变过程、幸存者的痛苦与挣扎呈现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

2002年,著名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拍摄的同名纪录片,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科伦拜因立体封大.png

《科伦拜因案》

[美]戴夫·库伦 著

傅洁莹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两个少年的“计划”

将自己定位在与目标成直角的位置是美国步兵的标准做法,在佐治亚州本宁堡的步兵学校会教给每个步兵。军方称之为“交叉火力通道”。目标不断受到来自两个方向的火力攻击,但进攻者的武器绝不会指向同伙。即便其中一个枪手突然转向朝一个逃跑的敌人开火,其队友也是安全的。从他们的初始位置出发,埃里克和迪伦可以在90度的射击半径内扫射,而不会伤及对方。即使其中一名枪手前进速度更快,也绝不会闯入他搭档的射击路线。这是现代小型武器战中最安全、最有效的攻击模式。

这是埃里克和迪伦回味的一个阶段,也是他们料到会死的时刻。他们几乎没有希望亲眼见证第三幕的发生。在首次爆炸发生45分钟后,当警察宣布袭击结束,医护人员开始把缺胳膊少腿的人抬进救护车,记者们向密切关注此事的全国人民播报现场的恐怖情景时,埃里克的本田和迪伦的宝马将直直地冲向摄制组和急救人员。每辆车上都装着两个甚至更多的丙烷装置以及装在一堆橙色塑料罐子里的20加仑汽油。为两辆车选定的位置将使第二幕的火力达到最大,并在第三幕杀死更多的人。汽车要离大楼很近,靠近几个主出口——那里是警察指挥、紧急医疗救助以及新闻采访车的理想位置。它们离大楼的距离以及彼此的间距刚好足以扫射到高三和高四年级学生停车点的大部分地方。最大死亡人数为:近2000名学生,加上150名教职员工,加上人数不明的警察、医护人员和记者。

埃里克和迪伦考虑大开杀戒至少有一年半了。一年前他们就已经定好了大致的时间和地点:4月,“公共休息区”。随着“审判日”的临近,他们敲定了细节:4月19日,周一。日期看起来绝不会改了,他们在临死前10天内留下的记录里面两次明确提到了这个时间。他们没有解释为什么选这一天,尽管埃里克提过要超越俄克拉何马城的爆炸案,所以他们可能正计划以此呼应该事件的周年纪念日,正如蒂莫西·麦克维的爆炸案是为了纪念韦科惨案。

袭击的时间点很关键。学生们都喜欢早点去吃饭,所以第一批次的午餐最受欢迎。学校里人口密度最大的时间和地点是11:17的“公共休息区”。埃里克把时间精确到了分钟,因为他对目标进行了清点。他算过,从10:30到10:50,只有60到80个孩子分散在“公共休息区”。在10:56到10:58之间,“食堂阿姨端出屎一样的东西”,他写道。随后,食堂2号门打开,出现了“稳定的人流”。他记下了每扇门打开的确切时间,并以分钟为单位计算增加的人数。11:10,铃声响起,第四节课结束,学生们涌进走廊。片刻之后,大家急匆匆地排起了队,每分钟增加50多个人:300,350,400,450,到了11:15分达到500多人。埃里克和迪伦的各种手写时间表显示,炸弹计划在11:16到11:18之间引爆。最后一个时间的下面是一些小俏皮话:“玩得开心!”以及“哈哈哈!”

埃里克和迪伦预料到他们发动的袭击会让公众感到困惑,所以他们留下了大量材料来解释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保存了日程安排、预算、地图、图纸和到处搜罗来的各种器物,以及在笔记本、日记簿和网站上留下的评论。他们还专门设计了一系列视频来解释这次袭击。这些视频被称为“地下室录像带”,因为大多是在埃里克的地下室拍摄的。埃里克留下了20页的日记,专门讲述他的想法,这使得一切更加清晰。这两份按事情发生顺序留下的记录都在披露真相,但其自相矛盾之处也令人抓狂。这些内容非常令人不安,以至于治安官办公室决定不向公众公开,甚至连地下室录像带的存在也隐瞒了好几个月。多年以来,埃里克和迪伦的真实意图一直是个谜。

埃里克的计划没有成功,首先是日期——显然是由于弹药的问题。周一的时候,他有四把枪,约700发子弹。他想要更多。他刚满18岁,因此可以自己去买,但不知为何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习惯于依赖别人,觉得马克·曼内斯能帮上忙。曼内斯是个毒贩,副业是倒卖点枪支弹药。1月份,他恪守承诺搞到了一把TEC9,不过在子弹这事上面拖得太久。星期四晚上,埃里克开始缠着他想办法。4天后,埃里克还是没拿到任何东西。

就算弹药不足,他们本来也是可以照计划进行的,只不过火力会被削弱。霰弹枪不是为了快速射击而造的。TEC-9可以装二三十个弹匣。迪伦只需轻轻一按,一个弹匣就弹出来,再用手一推,就能装进一个新弹匣。真正的枪迷讨厌这种东西。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它太大,太笨重,太不靠谱了——就是穷人家的乌兹冲锋枪。经销商抱怨这种枪的设计粗制滥造,供弹频繁出错,瞄准装置粗糙,经常对不准还调节不了。俄罗斯一家大型枪支经销商的网站上是这么评价的:“造价便宜,勉强能用。”但它容易搞到手。

星期一,埃里克和迪伦过得平淡无奇。他们在日出前起床,去上6点开始的保龄球课。他们没有上完第四节课就走了,留出时间去黑杰克披萨店吃了一顿很长的午餐,然后照常上了其他课。那天晚上,曼内斯突然弄到了弹药。他在凯马特买的:两盒子弹,每盒50发。总共25美元。

埃里克开车去曼内斯家取弹药。他似乎急着拿到手。曼内斯问埃里克那天晚上是否要去射击。

也许明天吧,埃里克说。



  作者:[美]戴夫·库伦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