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饱经忧患的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断?王蒙:因为其具有顽强伟大的生命力
2023-09-14 23:55:45 作者:彭丹

“文化传统的载体,首先是各种历史遗址、废墟、文物和汗牛充栋的典籍。其次传统文化还活在我们的人民、乡土、生活方式与集体无意识之中。”在9月14日开幕的北京文化论坛上,著名作家王蒙发表了题为“中华文明特性与人民精神品质”的演讲。

王蒙.jpg

为什么饱经忧患的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断?王蒙认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并不等于平坦和笔直,而是有伟大顽强的生命力。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卧薪尝胆等典故和历史中体现的中华文明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自我调节的应变能力、化解能力和智慧等,是无与伦比的。

文化有内在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又有随时调整消长、与时俱化的活性与应用性。王蒙指出,创造性与包容性是连续性与统一性的源泉之一,是对于连续性的一种保障,是生命力与选择空间的源泉,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改革开放的一种动力。创造性离不开中华泱泱大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更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性,经世致用性,对实学的提倡。

中华文化要求权力的合道性,和平性则是构建现代中华文明的主题,我们的传统是为政以德,“导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这是文化立国,文化治国。王蒙说,我们的合作共赢主张可以追溯到自古以来我们所主张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也体现在当代提出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理念中。

他还表示,我们需要的是学习、传承、增加文化自信,激活经典与理论,优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建立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我们一方面要强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与渊源,另一方面要强调中华文化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