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卫建民:我国现代旅游业的肇始及《旅行杂志》
2023-09-18 15:02:27 作者:卫建民

专栏:居室求学(二十八)

亡友施康强兄曾编过三本游记,所编取材于1937年到1941年间的《旅行杂志》。在编者前言里,施兄首先介绍中国旅游业的缘起和《旅行杂志》的隶属:“中国的现代旅游业始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23年创办的中国旅行社,其业务范围除了代售铁路、公路、轮船、飞机客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饭店和招待所(后来蒋介石在奉化雪窦寺软禁张学良,就是借用了中国旅行社的招待所)。这家商业机构在文化上的贡献,是它于1927年创办了《旅行杂志》。杂志的编辑部和发行所设在上海租界,利用中国旅行社在各省的网点辐射全国。它主要发表游记文字,作者以非专业写作者居多。”早期的旅游者,主要是文人雅士、都市的富裕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在生存线挣扎,哪里有游山玩水的闲暇!

微信图片_20230913152328.jpg

施兄编的这三本书,出版于2001年。收到赠书,我曾翻阅一遍,没有通读,但也使我增加一了点知识,了解到我国现代旅游业的肇始时间和地点,以及《旅游杂志》的“上级主管部门”和作者成分、主要内容。这几天,假期是热点,手机里每天都是拥挤的旅游者,火爆的旅游景点,还有奇特的淄博烧烤。我把节假日旅游视为畏途,从不参加这个时段的外出活动;居室卧游之际,从书柜取出这三本书,又选读几篇,也算是从纸上加入国人的旅游潮。

微信图片_20230913152343.jpg

施兄所编的时间点正是抗战期间,地点主要在大后方的西南。同胞漂泊西南天地间,仍寄情于山水,在颠沛流离中记录自己的行程所见。三本书,有关四川的内容最多,因为战时的陪都在重庆,政治的向心力朝向山城,国人奔赴川地者众。《四川的凸现》,就是抗战期间五年时间里一部分同胞的生存记录。战时的滇缅公路是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西南联大又聚集北方教育界师生、家属。桂林是文化中心,贵阳是西南諸省的交通枢纽。 《浪迹滇黔桂》一册记录这个地理空间在战时人员的迁徙,连带记录此地风土人情。《征程与归程》,按前言所言,是人在旅途的动态见闻,所经路线、交通工具、住宿、物价等,具有社会史的价值。

微信图片_20230913152352.jpg

《旅行杂志》的作者普通游客居多,但也有著名作家在杂志发表游记。老舍的《滇行短记》、巴金的《梧州五日》、茅盾的《如是我见我闻》、郭沫若的《钓鱼城访古》、叶圣陶《谈成都的树木》、张恨水《重庆旅感录》、丰子恺《桂林初面》等等,都是作家在历史活动中的足迹。

微信图片_20230913152400.jpg

旅游在我国已是支柱产业,每逢节假日,旅游业都是广受关注的行业。交通、酒店、餐饮、天气、景点、商场,都在合力为这个行业服务。旅游是快乐的休闲活动,更是居民的集中消费行为。我感到现在的旅游商业味太浓,时间地点游客过于集中,本来应该是放松的机会,却因交通住宿景点的爆棚弄得人很紧张疲劳。这种情况,短期也不可能改变。

任何假期,我都不出去旅游。关起门来翻阅《旅行杂志》的精华,独处饮茶作卧游。喜欢安静的朋友,盍兴乎来!

>>作者简介: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



  作者:卫建民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