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一座中国桥结缘,跨越太平洋合作15年,只为将这个美丽的中国建筑推向世界
2019-09-19 15:20:11 作者:姜澎

浙江庆元廊桥的第一名片:如龙桥.jpg

16年前,音乐人类学教授米泰瑞(Terry E Miller)第一次从一本旅游小册子《魅力泉州》上看到中国廊桥时只有一个感受“震惊”。这本小册子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并辗转找到了素昧平生的纽约州立大学教授那仲良(Ron G.Knapp)和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木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刘杰,这两位都是研究中国木拱廊桥的学者。

微信图片_20190919144354_meitu_3.jpg

这三位学者用10多年时间共同写就全英文版的《中国廊桥:水上的建筑》,希望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推介这一中国特色建筑。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刘杰教授牵头组织的第七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庆元)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这三位学者又一次坐在了一起,他们的书终于面世了。

廊桥,是世界范围内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和文化现象。中国廊桥至迟出现于东周时期。东亚各国遗存的木构廊桥的结构形式和建筑风格基本上都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木拱技术这一建筑形式在近代又由日本匠人传往美国。

微信图片_20190919144406_meitu_4.jpg

中国浙江福建一带是木拱廊桥最密集的地区,至今仍保留有数百座不同类型的廊桥以及相关的营造习俗、技艺和工匠世家。浙江省庆元县至今就完整保留着数十座古代木构廊桥,尤其是木拱廊桥。

浙江、福建两省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省七县联合申报的“闽浙木拱廊桥”也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那仲良是文化地理研究学者,1987年他第一次在中国泰顺看到廊桥。他告诉记者:“当时只感到相见恨晚。但是,我很惊讶,中国大众对廊桥的认识也不够。”随后他四处向人宣传中国廊桥,很多中国朋友告诉他,自己的家乡也有廊桥,而且更多、更美。

微信图片_20190919144414_meitu_5.jpg

其后,他花了15年时间,从中国东南沿海一直到云贵高原,四处考察中国廊桥。

米泰瑞可以说是出生自廊桥研究世家,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研究美国廊桥的学者。

微信图片_20190919144653_meitu_6.jpg

2003年米泰瑞和太太一起到中国汕头研究潮汕地区音乐,在宾馆吃饭时他买了一本《魅力泉州》的小册子,看到了当地的廊桥,他说:“太震惊了,我和太太一遍又一遍地翻这本书,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桥!”

他看到的就是中国木拱廊桥,桥梁部分是中国传统的编木拱桥,由木头按照类似经纬编织的方式构成,把复杂的构造转化成一种视觉艺术,这可说是是中国匠人的一个技术高峰。

米泰瑞随后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四处看中国廊桥。他在一本研究泰顺廊桥的书上看到作者刘杰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当时他在厦门大学访学,于是找到厦门大学建筑系,四处打听是否有人认识刘杰,厦门大学的戴志坚恰好是刘杰的好友。随后米泰瑞带着刘杰写的这本书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找上门了。

差不多在找到刘杰前后,米泰瑞在泰顺的廊桥博物馆还发现了访客留言本上的两个美国人,一位是哈佛大学教授,还有一位就是那仲良。他回到美国后就给这两位学者写信。

米泰瑞说:“那位哈佛大学的教授回复了我,差不多就是‘天气不错,开心就好’。但是那仲良和我都对廊桥有研究兴趣。我们一拍即合。”第二年他们就在刘杰组织的中国廊桥国际研讨会上相识了。

“廊桥之所以让这么多的学者着迷,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形态,从廊桥更可以看到中国当时的历史、经济和民间的乡村生活。”刘杰告诉记者。

微信图片_20190919144659_meitu_7.jpg

那仲良是研究文化地理的学者,他说,他在云南的茶马古道发现的廊桥,印证了当时茶马古道是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可说是当时的经济命脉,不仅体现了当时中国交通运输的发达,更意味着南北贸易的繁盛。

中国廊桥的特殊之处在于中国廊桥在乡村不仅是运输通道,更是乡村公共生活空间。美国廊桥仅仅只是交通功能,而在中国乡村,人们不仅在廊桥里举行祭祀等仪式,还在廊桥里聊天、娱乐,这使得这一建筑有了更多不同凡响的功能。

那仲良更是直言,在当下这个世界便得分隔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廊桥,这一增加人们沟通、交流,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交生活一部分的中国廊桥,对全世界的人们来说,都显得意义非凡。

9月19日至22日,研讨会将在上海、浙江庆元两地联合召开。来自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各国的近40名廊桥研究专家、学者,立足于全球的廊桥研究现状,希望用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中国古代廊桥的辉煌。

《中国廊桥:水上的建筑》(英文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世界范围内中国廊桥研究专著英文版的空白。

微信图片_20190919144708_meitu_8.jpg

未来图书将陆续出德语版、西班牙语版等不同语种的翻译版本,进一步促进中国廊桥研究成果在欧美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化推广,助力中国廊桥走向世界。


作者:姜澎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