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中学在特色生涯教育中找准五育融合之道:让生涯实践为学生未来“领航”
2021-01-19 09:53:58

升旗仪式2_副本.jpg

 ▲升旗仪式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在长知识、长见识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树立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已成为关乎城市之运、国家未来的重大命题。

在上海市闵行中学,学校坚持从打造生涯教育入手,在多元教育价值冲突与矛盾中辩证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协同促进五育融合。

“教育的本质是要让每一个个体的未来更美好。我们希望通过好的课程、专业的手段,去唤醒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让生涯素养成为学生终身的能力,通过生涯教育的形式,引导和激励学生个体对生命意义和价值进行主动思索和探求,寻求自我与环境的契合点,进而实现人生的理想。”上海市特级教师、闵行中学校长何美龙说。


01

唤醒生涯自主意识,从兴趣中找到志趣

“我的兴趣在哪里?我的能力是什么?我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从踏入高中的第一天起,这些问题可能多多少少都会伴随着每一位学子。该如何尽快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在闵行中学,肩负这一使命的生涯实践课程早已作为必修课被排进了高一、高二年级的课表里。

通过这些课程,孩子们能够快速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包括探索自我认知、社会角色、职业角色、社会行为及自身应负责任等方面的认识;能够逐渐认识自我,感受价值观、兴趣、能力、心理等自我意识;能够逐渐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潜质,与社会更好地连接起来。

“当亲手触摸到运十驾驶舱零部件的时候,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参加了学校去年新增设的“商飞和C919总装生产线”参观课程后,高一学生小谢激动地说。像这样的生涯实践课程,闵行中学还开设了很多。其中,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启航课程”为同学们设计了航模(无人机)技术、VEX机器人、慧鱼模型和PYTHON等创新科技项目。

走进大学启航(机器人)课程_副本.jpg

 ▲走进大学启航课

“在启航课程上,我第一次接触到VEX机器人,两周的课程不但让我渐渐熟悉搭建、编程以及操作练习等每一个流程,更将我的视野提升到了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关注。”高三学生顾毅说。

2016年从闵行中学毕业的张闵,如今正在进行第三次创业,为上海市各创业孵化园区提供技术支持。“如果高中阶段没有这方面经历的话,我应该不会想到做这一行。”他坦言,“闵行中学的生涯课程对我的影响很深,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和资源来帮助我认清自己的能力、潜质和目标。

将生涯实践课程设置为“必选项”,学校希望借此为同学们的兴趣拓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将同学们的视野拓展到大学和未来,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筑梦起航。

2020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名单公布。其中唯一的一位上海学生,是来自闵行中学的徐小航。

2018年,徐小航以589分的中考成绩从文绮中学考入闵行中学实验班,至此沉浸到学校系统科学的生涯教育体系之中。

最初的生涯课堂入学心理普测显示,徐小航的创造个性因素得分很高。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他定下了座右铭——“我为人类作贡献,不求俸禄不求功”,也明确了自己生涯方向:“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为国家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校内丰富的生涯课程和平台让徐小航获益良多。在闵行中学科学社,志同道合群体间的智慧频频碰撞,让徐小航大呼过瘾。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没过多久,他就入选2019年上海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还考上了上海市业余物理学校AP大学物理先修班,提前体验到了大学那种浸润式学习的氛围。

繁忙的活动和规律的课堂学习在时间上难免会有冲突。获得2020年中科大招生复试资格后,徐小航心中尚有一丝担忧:自己的语文、英语相对偏弱,而对物理、数学两门课,中科大的要求又极高。此时,闵行中学为他定制了个性化的冲刺计划,通过插班高三实验班,安排专门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等手段,让徐小航最终如偿所愿。

比徐小航早一年进闵中的学长张钧雷,从小对理科偏爱有加,数学、物理、化学都是他的兴趣所在。高一的生涯课堂上,一则有关中国托卡马克装置点火的新闻激发了他对核物理的兴趣。学期末的生涯测试,从个性、兴趣、价值观、能力及需求五个生涯选择要素综合评估出的结论是建议张钧雷选择科学研究。“当时,我就初步确立了工程类科学研究的生涯方向,并逐渐形成了高中生涯规划。”张钧雷说,是学校的生涯教育唤醒了他的生涯自主意识,让他主动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

参观纳米研究所_副本.jpg

 ▲参观纳米研究所

张钧雷成了闵中单片机社的活跃分子,但凡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他大都泡在单片机实验室里。从出于兴趣爱好参与到一头扎入科研,他的兴趣也渐渐发展成为了志趣。“我希望,未来能够投身科研事业,安贫乐道,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发展核电的光荣与使命,为国家做一份实实在在贡献。”他说。

2020年高考,“强基计划“的出现让张钧雷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他踌躇满志地奔赴西安参加西安交通大学的强基面试,并最终被该校核工程专业录取。

02

丰富社会实践经历,在“试错”中找准人生航向

闵行中学高一的“南京行”和高二的“跟着课本游绍兴”,既是该校别具特色的两项社会研学活动,也是生涯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的重要结合点。“南京行”,除了会组织全体高一学生前往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地标重温历史祭拜先烈外,每位同学还要带着研究课题,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研学团队,每个研学团队在本年级的导师团中邀请一位教师作为研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师生共同开展研学活动,让每位同学在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的研学过程中与社会近距离接触,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

在“跟着课本游绍兴,实践体验悟人生”活动中,老师会带着同学们利用两天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带着前期精心准备的研究课题一起饱览兰亭美景、瞻仰“书圣”墨迹,同时还会前往鲁迅故里,一起探访伟人的足迹,全方位感知“名士之乡”的风土人情。在自由活动过程中,课题小组的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有选择性地对当地人文历史进行重点探访,最终行成课题报告。闵行中学的戏剧社还会将语文课本中的《孔乙己》、《祥林嫂》、《阿Q正传》三部课本剧精心编排后一同搬到鲁镇的大戏台上向广大师生和游客演绎,带着观众们重温那段文学经典,将课本学习与校外实践有机融合。

绍兴社会实践.jpg

 ▲绍兴社会实践

刚刚过去的2020年,由高二年级六位同学组成的闵行中学模拟政协委员组提出的“建立飞毛絮预警系统”提案在上海市第六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获得杰出团队奖等6个奖项。“我们通过模拟人民政协的提案形成过程,体验到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对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闵行中学模拟政协委员组崔嘉豪同学说。

在模拟政协、要形成提案的关键和核心是调查研究过程,这也是整个活动中最重要的社会实践过程。“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议题,制定适切的调查研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不断深入思考和模拟真实场景中掌握了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组员叶子易说。

这样具备开放型、引导性、思辨性和融合性的主动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认识时政和政治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一致性,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作为一项活的国情教育,时政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渠道。有了这个重要渠道,才能激发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让他们的思想始终与时俱进,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

闵行中学的时政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来寻找时政热点资料并进行分析,再由老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资料适当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民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2019届毕业生唐李唯,曾是闵行中学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社长。在她看来,模联社长这段经历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模联虽是一项课余时间的学生社团活动,但它不仅影响了我的高中生活,对我的大学生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众所周知,大学与高中的最大不同在于被高度放大的自主性。不光是课程学习,每个人都需要在校园生活中更主动地争取机会并且抓住机会,而我在模联期间所积攒的经验无疑让我有了更大的优势,面对一些突发状况、临时任务,我都可以从容应对。”

近年来,闵行中学先后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银行、上海市群益职校等单位共建生涯实践基地,让学生提前体验职业生活、接受大学课程和走进科学实验室,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学校还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暑期实践,如交大科创夏令营、微软女生夏令营、清华营、中日韩历史论坛、德国文化探访等,引导学生探索专业,明确方向。

校企共建.jpg

 ▲校企共建

03

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将课本知识活学活用到生活中

在针对学生的生涯规划上,闵行中学本着夯实基础、由浅入深的理念,形成了“人生观澄清—职业意向—高校和专业意向—三年学业规划—高中综合素质发展规划”的链条式规划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生涯准备、生涯觉醒、生涯模拟”的三大阶段,同时融入“公益劳动、生涯讲堂、暑期实践、海外课堂、孵化基金”等生涯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公益劳动课程化中进入社会初步体验,在生涯讲堂系列化中感悟他人成长经验,在暑期实践个性化中探索专业明确方向,在海外课堂学术化中放眼世界追求卓越,在孵化基金系统化中敢想敢做脚踏实地。

2020年,上海市公布首批中小幼“中国系列”课程,闵行中学的“进馆有益”位列其中。“进馆有益”是闵行中学为学生暑期生活度身定制的一项研究性学习课程,通过将上海众多文博场馆的优质社会资源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整合,以课题研究引领学生走进这些场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研究活动。通过学校的导师制,任课老师与学生形成以点带面的“师导生研”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承井冈山精神,让信仰点亮人生.jpg

 ▲传承井冈山精神,让信仰点亮人生

“我们把高一选修课程‘进馆有益’和‘生活中的历史’围绕博物馆展开教学,从文物、博物馆、城市三个维度展开,让学生们从小到大认识文博世界。”闵行中学副校长、历史特级教师林唯介绍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以博物馆为中心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由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文博杯’征文比赛以及上海市‘进馆有益’课题研究评比,通过比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当时我是抱着’试一下’的态度参加文博大赛的,那时的我还在如何选科中游移不定。父母与周围人的建议使得我更偏向理科一些,当时的历史于我而言,还只是一个‘懵懂’的爱好。从最开始的初选到正式参赛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开始的随意准备在老师不断耐心指导下,逐渐发酵成了一片赤诚之心。一次次跑办公室探讨细节,一次次在夜晚修改作业,很累,却也很值得。感谢学校和老师让我更加热爱历史这门学科。高考我的第一志愿是“文博专业’,虽然没能如愿,但我进入了同样喜爱的’古典文献学’专业,它让我找到了心中的一份宁静和归宿。”从闵行中学毕业两年多的颖颖同学特地写来了这样一段感悟。

从闵行中学毕业近十年的顾申昊,如今是民办上宝中学的地理老师。当年的闵中课堂,让他最紧张且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由何美龙亲自执教的地理课。

一张景观图,就要答出与所学过的哪些地理知识相关,接着还会有两种追问:“还有呢?”“然后呢?”一追追个四、五次,仿佛万事万物都与无穷无尽的地理知识相关。顾申昊说,自己直到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地理学才逐渐体会到这种“无穷感”,明白“还有呢?”和“然后呢?”的背后用意。“经过地理学习的人,思考问题就如在地球仪上找地点:我们的目标是确定的,经纬坐标是单一的,但我们的路径是不固定的,经线与纬线都是无数多的。”

学农劳动.jpg

 ▲学农劳动

顾申昊告诉笔者,最近,他的区级公开课《长江“十年禁渔”的思考》就是基于这两种思考的结晶:纬向联想跳出常规洪涝案例、经向挖掘地理与生物跨学科的逻辑思考。

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到生活之中,是所有闵中人的不懈追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上海市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就总能把闵中学子吸引上“擂台”。据介绍,闵中地理组每年都组织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竞赛选拔的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防震减灾知识,并选拔优秀的学生去参加市级竞赛,希望通过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可以渐渐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青史杯”历史剧本大赛本是华东师范大学校内的一项学生活动。2014年,闵行中学作为唯一一所中学参加了该项赛事的剧本创作和展演活动。从此以后,每一届比赛都少不了闵中学子的身影。“我们和学生一起创设历史情境,回到历史场景之中。通过挖掘优秀历史人物身上的故事,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以人物身上复杂的历史抉择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每一个鲜活的剧本人物身上所感受到的浓浓的家国情怀、天地正道和人间真情。形成学生与历史人物的共情。”在林唯看来,这项活动不仅仅是一项比赛,更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的过程,能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德育、智育、美育功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编辑:王星  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上海市闵行中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