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挫折,为什么有些孩子很坚强,有些却很“玻璃心”?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其实都藏在父母的胜负心里
2021-04-12 14:48:38

微信图片_20210412141016.jpg

4月5日,在江苏常州举办的国标比赛中,一名参赛女孩砰的一声摔倒了。

据带队老师称,当时只听一声巨响,可想而知女孩摔得有多疼。

也正因为太疼了,女孩忍不住在场上哭了出来。

当女孩被扶起后,所有人都以为她会下场休息。

可出人意料的是,女孩一边哽咽着,一边在场上调整情绪。

直到最后,她含着泪,完成了最后一支舞蹈。

在场的老师和观众,无不表示既心疼又欣慰。

这样的含泪的舞蹈,让人想起另一场“摔倒后又站起来继续努力的比赛”。

在2020—2021年度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第一站U8组500米四分之一决赛中,8岁的马子惠在刚出发就不慎摔倒。

但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爬起来追了上去。

在众人的鼓励声中,她不停追赶,从50米、40米,到30米、20米……最后,马子惠越过原本领跑的选手,一马当先冲过终点!

这份“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网友。

微信图片_20210412141144.png

其实不只是一场体育赛事,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比赛。

有的孩子,像跳舞的女孩、速滑的马子惠,能够直面失误,摔倒了拍一拍,继续站起来。

可有的孩子,却在遭受挫折时,“玻璃心”碎了一地。

去年七月,高考第二天,平顶山一中第9考场的一名女生,在离考试还有十几分钟结束时,突然起身,抓过后桌的答题卡就撕。

微信图片_20210412141348.jpg

事后,有知情的同学称,这名女生是在理综考试的时候,有考试题目不会做,心态崩溃,才会有这样疯狂的举动。

可她的疯狂并没有毁灭别人,只是毁了自己:答题卡被撕的两名考生,已被允许延时填涂答题卡,而“始作俑”者则会根据相关条例取消全科成绩。

微信图片_20210412141351.jpg

人生不是只有这一次考试,如果因为压力大,就能做出如此疯狂的行为,既不在乎自己的未来,又想毁掉他人的人生,这种心态下,能走多远呢?

要知道,人生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才是重点。

一味的逃避、发泄情绪,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为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正视挫折。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大步向前,向着更宽广的未来走去。

01

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漂亮

为什么在面对挫折时,有的孩子能坦然以对,有的孩子却崩溃无助呢?

事实上,喜欢赢是孩子的天性,无可厚非。但孩子输不起的心态,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却是来源于父母。

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其实都藏在父母的胜负心里。

你是不是也常对孩子说这些话:

“你要赢!

你要优秀!

你要成功!”

但其实,我们最应该对孩子讲得却是:

“只要你努力过,没有赢也没关系!”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有一期是让几个小朋友带着自己选的小狗赛跑。

奥运冠军杨威的儿子杨阳洋,选的那只小花狗从一开始就一动不动。

眼看着别的小朋友的狗陆陆续续跑到了终点,胜负心很强的杨阳洋生气地大哭。

父亲杨威是如何做的呢?

作为一名拿过无数金牌的体操运动员,他很明白输赢。他知道,如果你因为一次输,就情绪崩溃、打退堂鼓,那你永远都赢不了。

所以,杨威鼓励儿子去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只盯着结果。

他陪着孩子一起鼓励小花狗。最终,小花狗跟着杨阳洋到了终点。

虽然是最后一名,但杨阳洋很开心。

脱口秀演员呼兰谈起小时候学了多年的乒乓球,最大的收获是,体育不是教会了自己怎么赢,而是怎么输

微信图片_20210412141355.jpg

他用两年学会输球不摔拍子,又用了两年学会输球不找借口,最后又花了两年学会不哭。

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

不是你想赢,就可以赢。

为了赢,你需要付出足够多的艰辛和努力;

为了赢,你一定会遇到无数次的挫折和困难;

为了赢,你必然要经历一次次的失败。

所以,你必须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坦然面对失败,承认失败,并从失败者汲取经验。

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教给孩子的东西。

02

挫折教育≠给孩子制造挫折

我们要教会孩子接受挫折,但如今流行的挫折教育,存在三大误区:

01

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

让孩子干点苦活累活脏活;

让孩子过点苦日子苦生活。

02

把挫折教育等同于痛苦教育

故意制造一堆挫折让孩子痛苦。

03

把挫折教育等同于打击教育

不管孩子做得多好,都一直打击他否定他,总是拿他跟别人比较。

这样的挫折教育只会适得其反: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里,就有这样一段:

女孩向妈妈控诉,父母对她的打击教育已经让她变得越来越没自信了。

微信图片_20210412141358.jpg

然而妈妈的回答却是:

“我知道我一直在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要是不打击一下,你就可能有点飘。”

微信图片_20210412141402.jpg

面对妈妈的回答,女孩忍住眼泪继续说道:“我说过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打击我,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

可是妈妈非但没有安慰女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反而一直回避女儿的问题,还是坚持说道:“打击你,是为了你好。”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进步了不能夸奖,甚至还要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因为这能让孩子谦虚,不断进步。

但其实,这样的挫折教育,没有教育,只有挫折!

正确的挫折教育会让孩子成长,但过度批评、缺乏鼓励只会让孩子丧失自信,面对困难不战而败。

03

真正的挫折教育

不是打击是鼓励

孩子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挫折必不可少。

但唯有父母的爱和鼓励,才是孩子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

什么叫挫折教育?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当孩子面前有一个叫“困难”的坑,你可以教孩子怎么借用工具跨过去,告诉他怎么面对困难;

又或者干脆和孩子一起踩空掉进坑里,然后手拉手再一起爬出来,相互嘲笑说:“谁还没有摔倒的时候呢。”

而不是在孩子孤立无援的时候,把孩子面前的坑越挖越深,最后变成难以横跨的天堑。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要给予他们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

只有父母的鼓励和引导,才是孩子解决问题的最好帮助。

也只有内心充满安全感和自信的孩子,才能在未来面对挫折时无所畏惧。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首都教育、米小圈、武志红、优秀妈妈、朵妈陪娃、小十点、 洞见、 凯叔讲故事 、新东方家庭教育 、人民日报等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