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 | 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
2020-10-21 23:30:50 作者:王国平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将涉及高质量发展的两次讲话,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收入其中,全面系统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高质量发展这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战略实现的价值判断、精髓把握和路径选择,是经济发展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四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作了精辟而系统的阐述,涵盖对四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即为什么要作出高质量发展的选择?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全过程看待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
对于为什么要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三个必然要求”的科学回答。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指出:“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多点突破。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这样,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我们要重视量的增长,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全过程地看待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也有十分科学、深刻的阐述。首先,“高质量发展,就是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从深层本质属性上阐释高质量发展,并将高质量发展追求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施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成为最终实现的载体。应该说,这是从最高层面上定义高质量发展;其次,落实到经济运行的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等各个领域和环节,高质量发展特征与要求又有比较具体的阐释;最后,从最外观的表象即人们直接感受看,“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如此由表及里的透彻剖析,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理解和发展要求的把握可谓深刻科学、精准到位。
对于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了五个牢牢把握的要求:一是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二是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牢牢把握基本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是牢牢把握着力点,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五是牢牢把握制度保障,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里涉及导向、主线、路径、载体、制度等五位一体的有机体系,是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展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计划图、线路图和施工图,必须成为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根本遵循。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则集中阐述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此,《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文中提出涉及七个方面的六大体系,即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和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与此同时,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取向,要做到坚持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相统一;二是坚持科学的顶层设计,如在“六稳”“六保”中,紧紧抓住稳市场主体这个“牛鼻子”;三是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即进入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总之,这两篇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的光辉篇章,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更要当作行动指南,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国平(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