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故事呼应时代审美,杨丽萍舞剧惊艳上海
2018-09-03 18:16:50 作者:李硕

%E6%9D%A8%E8%80%81%E5%B8%88%E4%B8%8E%E9%BA%92%E9%BA%9F1_副本.jpg

杨丽萍大型多媒体舞台剧《平潭映象》9月1日至3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连演三场。

《平潭映象》沪上的圆满演出,让上海观众欣赏到源自福建闽文化原生态的美,也给上海这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熔炉增添了一丝惊艳的色彩。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平潭色彩给上海带来惊喜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少观众对来自福建平潭的民俗文化十分陌生,通过观看杨丽萍舞台剧《平潭映象》感受到来自麒麟岛的民俗风情。《平潭映象》是杨丽萍导演的第八部大型舞台剧作品和首部海洋题材超民俗作品,也是针对福建文化背景所导演的唯一一部作品。剧目取材于“海”,深耕于“岚”,怒放于“魂”,力求打造一部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艺术水平的舞剧。

自2003年杨丽萍导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至今,原生态文化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在艺术领域扎根。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原生的、民俗的、自然的最美、最真、最深刻。她说,今之舞者,有的是跳动作,有的是跳灵魂,前者是技术,后者是艺术,前者只算是角色,后者才算是文化,是灵肉合一与生命共舞。

TGQJ7833-%E7%BC%96%E8%BE%91-1-4_副本.jpg

TGQJ4042-编辑-1_副本.jpg

知名舞评人梁戈逻曾借用辛弃疾的词来评价《平潭映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在《平潭映象》中,杨丽萍溯源平潭上下近七千年的文化沉淀,将壳丘头、南岛语族等源自平潭的历史文化名片用舞台艺术的形式重新包装,将无数民间精彩的文化“剪辑”下来,从布景、声乐、服饰等不同角度让“传统”文化换上“新颜”。

地方水土交融文化印记,丝路传承链接世界

上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上海的“海派文化”藏在石库门、藏在旗袍、藏在上海的砖一瓦一草一木里;而福建的海洋文化则隐在捕鱼的号子里、隐在岛上的石头厝里、隐在渔民的信仰里、隐在“爱拼才会赢”的根骨里。丝路的繁荣发展与亮眼传承催生了两地文明的发展进程,“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对文化发展最好的催化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风情,地方文化的原生与差异更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与灿烂,丝路的共性则让这两座丝路名城的文化相互交相辉映。

TGQJ2996_副本.jpg

中国舞剧精彩迭起,民族筋骨与时代温度不能忘

上海,是亚洲演艺之都,提升创作演出能力、培育优秀演艺市场主体是打造演艺之都首当其冲的。沪文创“50条“提到,演艺创作要向世界呈现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将这次的巡演放在上海,也是为了立足于国际中心,将民族的东西扬帆出海,更好的推向世界。

《平潭映象》秉承杨丽萍高水平的艺术审美追求与艺术哲学呈现,利用最新的新媒体技术与舞台美术融合,通过动力学数控机械灯光,以大型多人群舞方式和投影相结合诸多特效令当晚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全场沸腾,再搭配高度贴合剧情的舞台道具装置,细腻而理性的演员们在舞台上尽情塑造着性格各异、声情并茂的角色形象;配乐让观众们体验到惊心动魄、悬念迭起的剧中情节;一帧一帧充满真实感、瑰丽绚烂铺满整个剧场的大场景随着剧情的推移而变换交融,极其传神地还原在观众面前。

TGQJ1451-1_副本.jpg

杨丽萍对舞台剧的创作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正如她在《我的时代和我》中所说的,她能做的,就是为民族文化“添砖加瓦”。同时杨丽萍团队也在重新思考前行的方向,如何多一些沉淀和真诚。致力于让《平潭映象》与当下观众走得更近一些,让《平潭映象》给予人们更多思想碰撞、人性思考的空间。这不仅是优秀的舞台剧探索者们用实践追求的,也是今后中国舞台剧真正赢得观众认可的正道。

作者:李硕

编辑:李硕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