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近视人数将达到30亿,2050年更达到50亿,科学表明,近视其实是应付大量近距离工作的一种“进化”
2018-11-05 14:19:30 作者:瞿小妹 陈志

timg (2).jpg

当孩子漂亮、可爱、活泼、有才的时候,当爹妈的会自豪地说:“不愧是我的娃。”同理,如果孩子近视了,先别急着怪罪他,先问问自己和爱人:“我们近视吗?”无论我们接受不接受,活生生的数据告诉我们,和没有近视父母的孩子相比,父母单方或双方为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分别高2.1倍或4.9倍

原来娃的近视是遗传的?“可我们是初中才开始近视的,难道也会遗传给娃吗?”现有的研究中没有区分父母是否先天近视。有的人读完博士都不近视,而有的人就是比较容易近视——医学上称为遗传易感性。可以这么理解:同样的两块玻璃,一块比较薄而脆弱,一块比较厚而坚韧。在不遇到外力的情况下,相安无事;但如果遇到比较强悍的外力(比如被一块石头砸中),薄的就比厚的易碎,这就是“遗传易感性”。玻璃的“厚度”由什么决定?大多时候由父母决定,少数为基因突变。

那么,那块“石头”到底是什么?让娃更容易近视的诱因是什么呢?按照上文的说法,“只要一辈子不被那块‘石头’砸中,即使‘玻璃’薄一点,也不会碎掉,至少不会粉碎,不是吗?”对,完全正确。

目前近视研究的主要目标,不是研究怎样让“玻璃”变得更厚,而是要找到那块“石头”,并且避免被它砸中。或者,如果它是一块“陨石”,至少在它砸向地面前,用“大气层”缓冲它,燃烧它,使它的冲击力一小再小。

timg (1).jpg

这块“石头”,就是室内封闭环境下的近距离工作。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室内”和“近距离工作”。学龄前儿童如果每日阅读时间超过2小时,近视发生几率高2.16倍;如果每周阅读书籍超过2本,近视发生几率高3.05倍——这是近距离工作的“杀伤力”,而这种“杀伤力”和缺乏户外活动比起来,简直是“毛毛雨”。

在一项关于悉尼和新加坡华人儿童(基因背景相似)的近视发生率对比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在悉尼6岁华人儿童的近视发生率为3.23%,

在新加坡6岁华人儿童的近视发生率则为29.14%,几乎有10倍之差。

而这两个人群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每周户外活动时间达到13.75小时,后者仅为3.05小时。

那我们来看看户外活动,拆解成两个关键词就是“户外”和“活动”,是其中哪个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呢?研究表明,是“户外”,而非“活动”。每天在户外多待40分钟(哪怕坐在草坪上不动),近视发生率就可以降低9%。每天在室内打乒乓球2个小时,却没有什么用处。那么户外环境中究竟有什么因素这么“治愈系”?

诱导眼球生长的一种重要神经递质叫做多巴胺,而眼内多巴胺浓度和光照强度直接相关,多巴胺浓度越高越不容易近视,这是其一。

timg.jpg

其二,在室内近距离工作的时候,大部分物体都离的很近,这些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种不利于近视控制的有害性离焦,促进眼球过度增长。相反,户外的大部分物体都离的很远,即使不去看它(比如天空或远处的海平面),它也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保护性离焦,让眼球更自然发育而非过度生长。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靠打猎为生,自给自足,其原始部落内是无人近视的。但一些与外族通婚而进入文明社会的族人,第二代即有近视发生——人类要接受文明,就要接受近视。

近视并不是人类的某种退化,反而是应付大量近距离工作的一种“进化”。但在这个“进化”过程中,人类付出的代价太大。据推算,2020年全球近视人数将达到30亿,2050年更达到50亿,其中高度近视(眼底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几率陡增的类型)的比例也会超过10%,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既然都知道“宅”的危害,为什么增加户外活动那么难呢?在上海,每年有4个月热的要命,有2个月冷的要命,还有雾霾,在室内开着空调和地暖,“名正言顺”地减少了户外活动。其次,即使天气不错,巨大的学业压力也剥夺了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绿茵茵的操场仿佛一片沙漠,人迹罕至。所以近视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可谓是全球文明化的副产品。

timg (3).jpg

在这个文明化的过程中,数码产品和互联网要“背”多大的“锅”呢?这也是家长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我家娃能不能看电视、玩手机?”其实现阶段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看电视和玩手机比做作业更伤害眼睛。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没有对眼睛的超额伤害,互联网和各种视频终端也可以分分钟摧毁我们的生活。孩子可能每次只花15分钟玩手机游戏,却要花50分钟沉浸于虚拟世界!孩子更倾向于不和人交流、脾气暴躁,更喜欢待在室内独自沉迷游戏。比起眼睛的近视,数码产品造成的“社交近视”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

在基因背景普遍较脆弱的今天,不能保证课间户外活动时间,周末不去公园,无止境的手机、平板电脑、作业……今后,医生要回答的问题可能不再是“我家娃会不会近视”了,而会是“我家娃几岁会开始近视”或“娃的近视到底要涨到多高”之类的问题。既然不能改变父母的基因,改变不了眼镜镜片的玻璃“厚度”,就让我们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吧,这也是延缓近视发生最关键的一步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甚至环境部门一起努力。

(作者均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医生;瞿小妹为眼科主任医师)


作者:瞿小妹 陈志
编辑:陈青 朱颖婕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