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预警:这种“高危海鲜”最近别吃了!毒素超标且无特效药
2021-05-09 07:36:39

761690_w750.jpg

有一类海鲜

近期一跃晋升“餐桌雷区”菜品…

4月30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发布预警称,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超出安全限量标准两倍以上,并提醒民众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一旦食用极易引起中毒,重症者可导致呼吸停滞而死亡。

微信图片_20210508190410.jpg

为什么海虹会有毒?

海虹,又称贻贝或青口贝

双壳黑褐色

是北方一种常见的食用性贝类

其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海中鸡蛋”

实际上,海虹本身并无毒,其体内毒素一般通过摄食有毒单胞藻,在体内富集形成。这些毒素无色无味,耐热性极强,人一旦食用就会中毒。

据近几年的监测显示,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通常从3月下旬起随气温升高而变高,直到6月才会下降到判定限量值以下。

海虹中毒症状严重

近期不要采买食用

目前,海虹毒素含量正处于上升期,人一旦食用极易导致中毒,轻则出现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重则手脚麻木、呼吸困难,甚至会因呼吸停滞而死亡。

近年来,北方沿海市县发生过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河北省秦皇岛、唐山等地曾多次发布民众因食用海虹中毒送医的报道。

建议消费者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食用后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绞痛、四肢肌肉麻痹等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进行催吐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治疗,确保及早排除体内毒素!

安全吃海鲜要弄清8件事

吃海鲜前,要留意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发出的预警通知,加以注意和防范。

平日吃海鲜要注意哪些细节?不管是贝类还是其他海鲜,从加工到食用,做好这8件事才能安全放心地食用。

1

处理时戴上手套

如果皮肤上有还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不要接触海水以及海鲜等生物,处理海鲜食品时,尽量戴上手套,避免感染。

2

加工时生熟分开

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烹饪工具(案板、刀具等)的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3

避免食用变质海鲜

变质海鲜中可能含有大量组胺,会导致中毒。要购买食用新鲜的海鲜:

鲜鱼:眼睛清澈,鳃呈淡红或暗红色且无腥味,肉质有弹性,肚子没有破裂或血水渗出,腹内无腥味或药水味。

虾类:新鲜的虾头尾完整,头尾与身体紧密相连,虾身较挺,有一定的弹性和弯曲度,有正常的腥味,但无臭味。

蟹类:梭子蟹、雪蟹死后可以食用,挑选时要选新鲜的:背壳呈青黑色、具有光泽、脐部饱满、腹部洁白的新鲜度较高。青蟹穴一旦死后不宜食用。

贝类:最好买活的,因为死后病菌会大量繁殖,肉质迅速腐败变质产生各种毒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4

彻底熟透后再吃

海鲜类食物尽量不生吃,其中包括生鱼片,制作生鱼片的过程中同样存在感染风险。烹调时一定要熟透:

鱼、虾、蟹、贝类,蒸时需加热至100℃,持续30分钟。

适合凉拌的海鲜要反复清洗干净后,在100℃沸水中焯烫数分钟,以杀灭细菌。

由于副溶血性弧菌对酸的抵抗力较弱,烹调前后可加些食醋调拌,有助杀菌。

5

内脏部分不要吃

海鲜中的毒素大部分都聚集在内脏部位,食用肌肉部分则较为安全。

6

食用海鲜要限量

不要一次性食用太多海鲜,把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之内。

海鲜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物质,不宜大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吃鱼、虾类食物50~100克(不超过2两)。

7

特殊人群慎吃海鲜

过敏人群:吃海鲜前先吃过敏药,并不能防过敏。如果因为过敏正在口服或外用抗组胺类药物,吃海鲜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加重过敏症状。

痛风人群:某些鱼类、贝类以及虾蟹有较多高嘌呤,如果再大量饮酒会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可能诱发痛风。

8

不宜与水果、茶同食

海鲜中的高蛋白会与水果、茶中的鞣酸结合形成鞣酸蛋白,妨碍蛋白质的吸收。建议最好在吃完海鲜1小时后,再吃水果或喝茶。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央视新闻、生命时报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