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丨食之有味,静候春来,冬季进补牢记“六个一”
2021-12-21 11:24:20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433.jpg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日23时59分

我们迎来冬至节气


“至”有极致的意思

冰益壮,地始坼

隆冬时节到了

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自冬至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

从冬至起,自然气候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除了寒冷,冬至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

此时养生,不仅要护阴还需养阳。

因此,在冬至前后多吃滋补暖胃的食物,可消散久积的寒气,静候“阳生春来”。

冬至起居·宜赖床

“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季是闭藏的季节,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处于闭藏状态,人体也不例外,要“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人体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尤其是在冬至时节,要保护精气,早睡晚起,以太阳出来再起床为宜,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揉揉胳膊和腿脚。

晚起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很难做到,但一定要早睡、别熬夜。

冬至衣着·薄厚适宜

冬至后,天气寒冷,需及时添衣保暖,防寒养藏以护阳。

日常着装应选择绒衣、毛衣、棉服、皮衣、羽绒服等松软轻便保暖性能好的服饰。

此外,冬季还应常备棉帽、棉鞋、围巾、手套等,注意保护头、颈、手、足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

不过,虽然此时天气寒冷,但着衣也不宜过暖,否则汗出过多,反而不利于阳气闭藏,人也更易生病。

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言“重衣厚裤,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

特别是青壮年、身体健康者,衣着应略偏寒,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

此外,在大汗之时忌脱衣,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以免风寒或寒湿之邪侵袭而致病。

冬至饮食·多吃菜

所谓“冬至进补,开春打虎”。整体而言,冬至饮食当以补阳、补精、补肾为主,可适当增加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枸杞、发菜等食物摄入。

日常饮食宜多样化,注意谷、肉、果、菜的合理搭配,辨证施补,缺什么补什么,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腻食物。

尤其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益津液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吃些坚果。

因为种子类食物大多有补肾益精、强体御寒的作用,而冬季对应的是肾脏,因此冬季进补适当多吃坚果,对身体很有好处。

与以往大家认知不同的是,冬至时节,多吃蔬菜也是一种“补”!

有研究证实,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有很大关系,而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大白菜、虾皮、海带、发菜等食物均富含无机盐,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冬季进补“六个一”

1. 一把大豆:补充蛋白

营养师李园园在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天气骤冷,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会趁机侵袭。“饮食方”里第一个强调的就是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抗体的物质基础,而抗体可以帮助人体与外界“异物”作斗争,维持正常免疫力。

针对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特别值得推荐的是每天吃一把大豆,即30~50克黄豆、黑豆或青豆等,轻轻松松就能摄入丰富的蛋白质,且不会额外摄入胆固醇。

2. 一碗羊汤:温中暖下

武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黄金元2021年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表示,羊肉炖萝卜汤,羊肉温补,萝卜补阴,所以羊肉炖萝卜可以阴阳双补,用白萝卜、胡萝卜各200克,羊肉250克,然后加一些姜、料酒、适当的食盐,炖熟食用,可以起到补气补虚,温中暖下的作用。

3. 一个午睡:保护心脏

北京同仁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陈陆泉于2017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冬季午睡能缓解疲劳,补充阳气。午睡时,正值心经当令,能够保护心脏,休养心血。不过,天气越发寒冷,午睡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4. 一节莲藕:清热润燥

河北石家庄市中医院制剂室主任中药师吴文博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冬季因天气干燥、饮食过热常造成人体燥热上火,因此,一般情况下冬季饮食养生常推荐一些清热润燥的食材,莲藕就不错。冬天吃,不仅能清热润燥,还能“上下通气”,是顺气佳品。

生吃可以把莲藕洗净去皮,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切成薄片凉拌就可以了,也可以将鲜藕洗净去皮榨汁,与鲜梨汁、甘蔗汁等混合饮用。能够治疗热病口渴、燥热等症状,而且对于缓解痤疮症状也很有效。熟吃可以做成鲜藕炖排骨、糯米藕,也可做成藕肉丸子、藕肉饺子、莲藕粥等。藕性由寒变温,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5. 一组穴位:护好阳气

冬季要护好阳气,调节阴阳。武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黄金元2021年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表示,可以按摩或艾灸一些穴位,比如说足踝的太溪穴,腹部的气海、神阙,胸部膻中穴这些穴位。

6. 一颗梨:缓解干燥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营养科魏帼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梨素有“天然矿泉水”之称,是秋冬季节少不了的宝贝食物。中医认为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润肺止咳。不过要注意,梨为性凉之品,多吃容易损伤人体脾胃,食之适量,方可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冬至运动·不能少

以往我们认为,冬季时减少运动才符合秋收冬藏的原则,事实上,减少并不意味完全不运动。

要知道,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汗孔闭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因此很多人会出现口腔溃疡、口唇旁起疱、长痘痘等问题,这些就是阳气郁积体内而生火的表现。

所以说,天气虽然越来越冷,但运动仍要坚持。

有条件的话,大家可在早上9~10点出来运动,或者下午3~5点运动,此时户外温度相对较高,体感也较为舒适。

冬至运动养生要注意讲究方式和方法,宜多做导引,或选择动静结合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当然,您也可以选择更为简单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等,运动时以微汗为宜。

2914813_w750.jpg

小贴士

“寒从脚起、冷从腿来”。

冬至时节不少人会感觉手脚冰凉,在大家在睡前用热水浸泡中药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足不温的问题,还能让睡眠更安稳。

当归干姜方

取干姜1两、附子1两、党参1两、当归1两、吴茱萸5钱。用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水温适宜,浸足20~30分钟。有行气活血,暖身祛寒的功效。

此外,冬至是阴阳二气交接的时节,这时艾灸“神阙穴”(肚脐)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艾灸方法

点着艾条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以皮肤温热微红为度。

除了艾灸神阙穴之外,还要推荐中脘穴、关元穴、涌泉穴这三个穴位,可每日一次,每次每穴20分钟,艾灸3天休息1天,起到“滋阴、藏阳、强脾胃”的作用。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文综合: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养生中国、健康时报等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