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坚守防疫一线,在家反倒无法安心休息!这名基层医生新年愿望简单朴素…… | |
2022-01-01 21:54:34 作者:李晨琰 |
2022年新年第一天,杨浦区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王斌给自己的安排既简单又不简单: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目前,他的工作所在地杨浦区中心医院传染病分院主要分管两大任务:发热门诊与核酸检测。
在王斌看来,城市防控体系要实现更早预警、更早触发,监测的“神经末梢”必须更灵敏。而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发热门诊与核酸检测的运转一刻也不能疏忽。
这个假期,王斌与同事们将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用星火之力,守护城市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谈及新年愿望,他话语真挚:“只愿疫情早日结束,我们的生活能一如往常。”
习惯了驻守防疫一线,在家反倒不能安心休息
“我们这里设有两个核酸检测点,一个专门接待‘14+7’健康医学观察的人群,另一个则为普通市民开放,均是24小时运转,满足应检尽检的需求;这里是发热门诊……”王斌一边带记者穿过院区,一边介绍,语气中透露着对这方小小天地的熟稔。他已在防疫一线驻守整整两年。
元旦第一天,医院各项工作运行平稳,但他在家还是不能安心休息,干脆到了医院,“在这里看着一切正常才有安心的感觉”。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之初,王斌便承担起医院发热门诊、传染病分院日常诊疗管理,从改造发热门诊、修订发热门诊流程,到建立一套院感规范、诊疗标准,坚决筑牢医疗机构的防控阵地。
王斌原本是消化科分管肝病的医生。2015年院内科室调整后,王斌成了感染科主任。上任没几年,便遭遇新冠疫情这艰难一仗。
“疫情暴发后,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热门诊的空间改造、流程改进和人员配置。”最忙的时候,王斌整整两天没睡满一个小时,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一个星期忙下来,王斌整整瘦了五公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衣服穿上去都晃荡”。
也正是如此,杨浦区中心医院总院的发热门诊及传染病分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达标改造和建设都顺利完成,并第一时间落实24小时接诊服务、开展核酸检测、落实发热患者全流程闭环管理。
警报随时拉响,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以及一句“谢谢”抵过所有劳累
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有所波动,王斌也忙碌起来。就在前一晚深夜,医院来了一名境外输入病例核酸检测异常,警报瞬时拉响。王斌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忙到凌晨三点半,直至警报解除。
休息不足两小时,五点刚到,生物钟又“提醒”他该上班了,“现在情况已经算好了,之前隔离病房还开着,那才真是天天连轴转。”急性心肌梗死、重型疟疾、晚期胃癌穿孔、脑梗死……各类患者,王斌都曾遇到过。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8月9日,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入境患者。这名61岁的男性患者在夏威夷被诊断为重症肺炎,送院时已出现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更糟糕的是,他还患有帕金森病,因卧床许久骶尾部出现巨大压疮。
“我们医院第一时间紧急调动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伤口护理等医护人员组成多学科诊疗团队,在隔离条件下对患者开展救治。”王斌回忆,当时这名患者血氧饱和度多次下降,呼吸机频繁报警,团队及时进行床边支气管镜检查冲洗等抢救措施。
幸运的是,经过14天精心治疗和护理,8月24日该患者解除隔离,安全转至重症病房进一步治疗。出院时,患者已意识清醒,他的家属还特地送来了表扬信和锦旗。
“很忙是真的,很累是真的,但很感动也是真的。”王斌告诉记者,对于医护来说,所需要的认可实际并不多,“只要病人及家属能理解我们,临出院时道一声‘谢谢’,便抵过所有劳累。”
在岗或备班,这里的每一个人有呼必应、随叫随到
鉴于抗疫期间的出色表现,王斌获得了“上海市抗疫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但每每收获荣誉,他总会说:“这份荣誉属于我们科室每一个人,我只是替大家领奖!”
与王斌一样,感染性疾病科近20人的团队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是在岗便是在备班,有呼必应,随叫随到。
护士长蒋敏被王斌戏称为科室的“管家婆”,年轻的护士们则称她“蒋妈”。曾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蒋敏,17年后再度披挂上阵,甚至直接住在了医院,确保时刻“在线”。科室中最年轻的护士是一名00后的小姑娘,坚守在发热门诊,以实际行动践行白衣战士的初心和使命。
做了28年医生,王斌觉得,长假反倒令人不习惯,“做医生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患者”。但他也有自己的遗憾——对家人的亏欠。2020年,恰逢儿子中考,但王斌忙于抗疫分身乏术。对于医护而言,选择了医学这项职业,便意味着选择了坚守、责任、付出与奉献。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我们的防疫工作仍然不会松懈,不管是感染科全体医务人员,还是全市所有医务人员,我们仍将继续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绝不松懈,我们的目标始终如一:‘零遗漏,零感染’。”王斌话语坚定。
作者:李晨琰
摄影:袁婧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