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老人股骨粉碎性骨折,市一医院创伤骨科联手麻醉科20分钟手术修复 | |
2022-09-20 16:34:04 作者:李晨琰 胡杨 |
97岁老人股骨粉碎性骨折亟需手术治疗,但超高龄患者脆弱的心肺功能和凝血功能紊乱却大大增加了手术风险。
面对这一难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麻醉科团队以精准的麻醉管理和手术技巧,在“精准麻醉”下为一位超高龄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成功实施了“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手术团队仅用不到20分钟即完成了复位、植钉、固定等一系列操作,最大程度保护了患者脆弱的心肺和凝血功能。术后,治疗团队在“无痛医院”理念下为患者实施了精细化疼痛管理,并密切监护其各项体征、指标,帮助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患者已于9月16日康复出院。
今年9月初,97岁的黄女士因摔倒被送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急诊。经查,黄女士左侧股骨发生粉碎性骨折,市一医院创伤骨科(北)主任傅德皓团队遂将其收治入院。
股骨骨折对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威胁极大。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需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死亡风险很大;如果接受手术,那么超高龄老人脆弱的心肺功能和凝血功能紊乱又是手术团队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入院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评估。她的心肺系统十分脆弱,术中和围手术期发生心梗、脑梗的可能性很大。”傅德皓告诉记者。为确保手术安全,创伤骨科邀请了麻醉科和血管外科开展进一步检查和会诊。
在麻醉科主任李金宝的建议下,专家团队又为黄女士实施了肺部CTA、下肢动静脉超声、下肢CTV和血栓弹力图等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黄女士的D-二聚体指标严重升高(正常值的60倍以上),且血栓弹力图检测显示患者处于严重的高凝状态,意味着患者随时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静脉栓塞并发症。
“理论上来说,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如果决定手术,就应当尽快进行。患者多卧床一天,手术的成功率就要下降一分。”李金宝说,“但这位患者的凝血指标太高,必须先进行抗凝治疗,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把握术前抗凝治疗和减少卧床时间之间的最佳平衡。”
经过3天的抗凝治疗,黄女士的凝血功能等指标勉强达到了可以手术的标准,专家团队也一致认为应当尽快实施手术。但对这样的超高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风险依然很大,经过仔细讨论研判,麻醉团队决定为黄女士进行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半身麻醉”的状态下实施手术。
“半麻”手术的优势是对心肺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更小,患者全程清醒,对术后康复也有帮助,但这也对手术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创伤骨科团队在术前对手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规划和推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了应急预案,备齐了术中可能需要的医疗器械设备。
手术当日,李金宝带领团队成员张劭博主治医师、杨晴医生在超声引导下为患者进行了髋关节周围神经阻滞,解除老人髋部疼痛后在侧卧位下进行腰椎穿刺,将“麻醉平面”精准控制在第10胸椎以下,减少对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为使患者进一步减少紧张情绪,麻醉团队还辅助使用了静脉镇静药,帮助患者进入正常睡眠状态。
麻醉完成后,创伤骨科(北)主任傅德皓带领杨越华医生、任海江医生等团队成员立即开始手术。由于半身麻醉的持续时间比全身麻醉短,必须将通常需要1-2小时的手术时间大大压缩。傅德皓凭借丰富的经验,快速完成了骨折部位的牵引复位,随后在左侧髋部切开3厘米左右刀口,依次进行插入导针、扩髓、植入主钉、打入“螺旋刀片”进行内固定等操作。手术过程仅用时不到20分钟就顺利完成。患者术中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复苏后即可进行正常对话。
术后,创伤骨科医护团队对患者心衰指标、血液指标密切监测、照护。麻醉团队对其开展疼痛管理。由于患者超高龄,术前存在轻度认知障碍,麻醉团队用术前单次神经阻滞复合术后静注镇痛药的方式代替了镇痛泵,患者的疼痛评分始终保持在3分(轻度疼痛)以下。术后第3天,患者疼痛感基本消失,并于9月16日康复出院。
李金宝介绍,早在2020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便启动了“无痛医院”建设,由麻醉科牵头将“疼痛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嵌入诊疗全流程,搭建起了全院性的无痛诊疗规范体系。患者在进入病房后,负责这一病区的麻醉团队会采用国际标准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为患者做疼痛评估,随后则根据患者的年龄、创伤程度、手术大小等制订镇痛方案,由麻醉团队按时执行并持续进行疼痛评估和管理。
作者:李晨琰 胡杨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