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盲穿”到超声引导、电磁导航,市北医院置管新技为肿瘤患者开通生命要道 | |
2022-10-31 10:59:02 作者:唐闻佳 喻文龙 |
62岁的张先生患胃癌,化疗后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至70%,CT检查双肺感染,到上海静安区市北医院肿瘤科后,医护人员立即组织救治,但因长期化疗,张先生脊柱畸形,外周静脉穿刺难度特别大。今天,市北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李晓玲在电磁导航尖端定位系统联合B超引导下,成功完成高难度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为张先生开通了新的生命通道。
张先生如果采用常规穿刺方法,一旦术后X线定位提示导管异位,调整难度很大。经护理多学科团队讨论,决定采用床边电磁导航PICC置管,术中即时通过屏幕观察腔内心电图P波颜色将由黄变绿,导管尖端顺利到达准确位置。
这一技术的成功运用将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带入“心动视界”,解决了导管尖端异位调管的难题。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被称为患者的“生命通道”。因PICC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在于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证患者的治疗与抢救,有效保护外周血管。
2011年起,市北医院开展PICC置管术并开展PICC专科门诊以来,已为5000余例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涌现出以肿瘤科护士长李晓玲、康复科护士长傅怡和外科护士长王莹等为代表的优秀PICC静疗团队。李晓玲说,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是护士的“看家本领”,传统PICC置管术俗称“盲穿”,是在穿刺前体表测量导管置入长度,穿刺后通过胸部X片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由于个体差异、血管畸形、长期输液治疗等因素导致“盲穿”成功率低,且容易导致神经损害、出血、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患者可能还需要二次、三次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为解决“盲穿”难题,2017年,李晓玲护士长至上级医院PICC专业护士实训基地学习超声引导PICC置管术,学成后,快速把超声引导PICC置管术用于服务患者,并做好“传帮带”。目前,市北医院还组建了一支护理主导的多学科静疗团队,处理疑难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极大提高。仅2021年全年超声引导PICC置管成功率达到100%,PICC专科护理门诊导管维护安全率近100%,让70余名复杂感染、疑难置管患者获益,缓解了患者“置管难、维护烦”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患者“血管保护”,今年9月起,市北医院护理部在静安北部范围率先开展电磁导航PICC置管新技术。迄今两个月,他们利用这一新技术成功置管50余例,均一针成功,进一步推动肿瘤专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高质量发展。“PICC置管静脉穿刺从‘盲穿’,到超声引导,再到电磁导航‘三级跳’的成功开展,为患者筑起一条安全、舒适的生命通道。”市北医院护理部主任沈海健说。
作者:唐闻佳 喻文龙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