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位置太刁钻,华山医院成功实施上海首例离体肝癌切除+自体肝脏移植术 | |
2022-11-10 17:34:57 作者:唐闻佳 |
10月28日,华山医院普外科肝胆外科团队将精准肝切除和肝移植技术完美结合,成功为一位72岁肝癌患者实施离体肝癌切除+自体肝脏移植术,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此类复杂高难度手术,为上海首例。术后10天,章老先生康复出院,家人为肝脏外科手术团队送上“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书法牌匾,表达感激之情。
尾状叶,肝脏最特殊的一部分,它位于肝脏后下方,紧邻第一、二、三肝门,把守所有进出肝脏要道。尾状叶肿瘤的切除是肝脏外科手术中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手术。
两周前,72岁的章老先生因“体检发现肝恶性肿瘤”慕名到华山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尾状叶原发性肝癌”。虽然肿瘤只有4厘米大小,在肝癌中不算“大个”,但位置“刁钻”,占据了尾状叶中央,周围被重要血管包围:下方稳“坐”左右门静脉和胆管(第一肝门),上方头“顶”三根肝静脉主干(第二肝门),后背紧靠并压迫人体最粗的静脉——下腔静脉(第三肝门)。
手术切除这一肿瘤如同“虎口拔牙”。如果按照常规手术方式,需要把肝脏完全翻转过来切除肿瘤,大出血风险高,且需要损失较多肝脏组织。此外,因为肿瘤周围全是血管包绕,切除范围受到限制,肿瘤会被反复挤压,且可能会破裂,从而影响手术的彻底性。
如何安全、彻底地拆除这枚危险“炸弹”?
普外科主任钦伦秀教授在仔细查看病人全身状况、研究影像检查资料后,大胆提出实施“离体肝癌切除+自体肝脏移植术”这一创新术式,即,利用已有肝移植技术,把整个肝脏(包括肿瘤)切下来,在体外精细化地切除肿瘤,充分止血和修整管道后,再把剩余肝脏移植回去。
这一高难度技术仅在国内外少数中心成功实施,且多用于治疗肝血管瘤、肝包虫病等良性病变,较少用于肝恶性肿瘤,特别是同时伴有慢性肝病史的高龄患者。
针对这一手术方式的特殊性,医疗团队面临两大挑战:
其一,与传统肝切除术不同,医生需要将整个肝脏(包括肿瘤)完整切除、拿到体外,患者需要经历比常规肝移植更长的无肝期;如何精准快速切除肿瘤、尽可能缩短无肝期,并保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尽可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证剩余自体肝移植后肝功能恢复?对有慢性肝病史的肝癌患者,这是一个严峻挑战。
其二,与传统肝移植不同,切除肿瘤后的自体剩余肝脏需要重新移植回体内,由于手术切面在肝脏背后方,血管再通后如再遇出血,止血极其困难,这就需要医生团队在前期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精细保护血管和胆管、对肝脏切面反复精细止血。
对手术和麻醉团队,这场手术都是极大挑战。
术前,钦伦秀主任带领王正昕教授、陈进宏教授、陶一峰副主任医师、陆录副主任医师和朱文伟副主任医师等外科团队,与麻醉科王英伟主任、顾华华副主任和余琼主任医师等麻醉团队以及护理团队一起,对手术实施具体步骤、可能碰到的困难及应对策略等进行多次讨论。同时,团队立即向医院医务处进行重大手术和伦理报备,得到医院相关部门领导大力支持。病人和家属的完全同意和信任也为手术提供了重要保证。
10月28日上午9时,手术开始。
在钦伦秀主任的统筹和带领下,由钦伦秀、王正昕、陈进宏、陶一峰、沈丛欢、朱文伟、李建华和王祥宇等医生组成的外科手术团队,按照事先分工计划,轮流接力:先进行剖腹、游离肝脏,逐一仔细游离解剖第一、第二、第三肝门结构,离断入肝血管和胆道、肝下和肝上下腔静脉,完整切除肝脏(包括肝癌),并快速重建进行门腔静脉临时改道分流。
肝脏离体后快速完成器官灌注、在完全无血的视野中逐步精细解剖、完整切除肿瘤、修补血管等重要观点,反复测试彻底止血后。
最后,由王正昕、沈丛欢等将剩余自体肝脏的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逐一吻合重建,将自体肝脏重新移植回体内。
下午3点,手术顺利完成,历时6小时,较此前报道缩短了近2-3小时。
章老先生在ICU度过短暂的观察期后,第二天便返回普通病房,肝功能等各项指标恢复顺利。
术后4天,章老先生恢复进食和下床活动,术后10天顺利康复出院。
2014年以来,华山医院普外科肝胆外科团队在钦伦秀主任的带领下,秉承微创和巨创“双轮驱动”外科技术发展的理念,在常规开展肝胆肿瘤精准外科切除和各种复杂肝移植的基础上,率先完成了上海首例腹腔镜下左肝外叶活体供肝获取、首例腹腔镜下右半肝活体供肝获取、腹腔镜下“废弃肝”供肝获取+活体肝移植等系列创新性肝胆外科手术。此次为肝癌患者成功实施的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是普外科肝胆外科团队与麻醉、护理团队精诚协作、造福患者的又一创举。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