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国际影人佳作铺设一飞冲天的“黄金跑道”
2018-06-17 06:56:00 作者:王彦

微信截图_20180617065746.png

▲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电影节嘉宾集中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导读】德国导演克里斯·克劳斯、伊朗导演克斯罗·马素米、韩国导演李在容……这些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被发现、被重视的导演,如今都是各个区域一线创作的重要力量。当他们从“一战成名”的上海走向万水千山,身上的“金爵”标签也在世界各地累加美誉度、权威度,合力构筑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专业话语权

昨天,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拉开大幕。这是影迷的丰收时节,也是电影节的。

就在一个月前,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全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宣告成立。首批会员由十个电影节和三家行业代表机构组成。作为国际电影节行业的管理组织、认证机构,FIAPF直接指定两家电影节入席。与上海并肩率先“直入”的另一家是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其余八家电影节成员都经由选举产生,每家都是久负盛名或独树一帜:柏林、威尼斯、洛迦诺、多伦多、华沙、塔林黑夜、釜山和基辅。

能在国际权威机构的挑剔眼光里“免选入席”,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实力突围,也是魅力绽放。更不消说,新设委员会有一项工作格外引人关注:逐步完善国际电影节通则。换言之,上海将有资格参与行业规则的修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此次“直入”并非“一鸣惊人”,而是有着清晰可鉴的路径:从最初靠着邀请来的大牌评委压阵,到逐步做大自身影响力,再到有能力搭建开放式平台,吸引名导名作、助推新锐新作、在区域内促进各国电影文化交流,直到如今跻身专业核心圈层。

进入第25年、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走通了一条提升国际专业话语权的进阶之路。这也越发吸引国际名导名作汇聚到“金爵”之下,吸引“起飞在即”的世界影人来上海寻找一飞冲天的机会。

这些响当当的名字,确证着“金爵”的风格、品位、影响力

入围本届展映单元的《比基尼·穆恩》,是马其顿导演米尔科·曼彻夫斯基的新作。上海观众对米尔科·曼彻夫斯基的名字早已不陌生,这位曾获得过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的导演,也是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去年此时在一个暴雨午后与观众交流其成名作《暴雨将至》创作心得的场景,至今为不少影迷称道。

又岂止是米尔科·曼彻夫斯基一位,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评委阵容,从来都能用“响当当”来形容。从最初几届的大岛渚、奥立佛·斯通、赫克托·巴本科、卡伦·沙赫纳扎洛夫、降旗康男,到近年来丹尼·博伊尔、姜帝圭、保罗·维尔奇、吕克·贝松、让·雅克·阿诺、汤姆·霍伯、安德烈·萨金塞夫、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克里斯蒂安·蒙吉……这些国际上叫得响的名字,撑起了上海的“门面”,也反复确证着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权威、多元的目的地。

不仅评委会名单华丽,金爵奖竞赛单元的作者队伍里,同样藏龙卧虎。“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施隆多夫曾以《铁皮鼓》获得戛纳金棕榈奖,2014年,他把《外交秘闻》送来上海,最终带回最佳编剧奖。2015年,被业界昵称“俄罗斯版斯皮尔伯格”的米哈尔科夫凭《中暑》入围金爵奖。自从1999年凭《新的旅程》获得金爵奖最佳导演奖之后,日本国宝级导演山田洋次就成了上海的老朋友,《东京家族》《小小的家》《家族之苦》都参与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近年的展映。

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于影片风格的包容度,“金爵”背后广阔的平台市场,以及电影节在“一带一路”等一定区域内的国际影响力,都是大导演们青睐上海的理由。

这些从上海“起飞”的一线导演,正在影响更广阔的区域

近年来,打响品牌的“金爵”更已成为了国际影坛的一条助推国际新人佳作的“黄金跑道”。一批批在上海“一战成名”的一线导演,又把“金爵”的辐射度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

电影节组委会评奖部总监、当年负责欧洲片联络的毛郦蕴对一桩往事记得清晰。2006年,影片报名截止日期进入倒计时阶段,那会儿还名不见经传的德国人克里斯·克劳斯眼看就要错过。“我们几位选片人看过他送来的小样片,为之打动,甚至做好了破格等他的准备。”好在,克劳斯赶上了“最后一分钟”。这部火线入围的作品被“金爵”看见,被评委们一致授予金爵奖最佳影片,被当年的评委会主席吕克·贝松接手欧洲发行,再回到欧洲成为“收割奖项机”。用“一战成名”来形容,毫不夸张。克劳斯当年送来的这部影片就是《四分钟》,后被公认为德国21世纪最初十年最好的电影。2013年,德国导演重返上海,身份已是金爵奖评委。而现在,每当他出现在人们视野,履历表里的第一道光芒,来自上海。

相似的故事还有不少。2004年,伊朗导演克斯罗·马素米凭《代价》捧回“金爵”,被世界知晓;2012年他带着《熊》来参展,已被称作“伊朗大师级导演”;2013年,他晋升为金爵奖评委。2003年,韩国导演李在容带着自己第三部长片《丑闻》来到上海,并捧回个人第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导演奖。其后,这部爱情电影,在全亚洲引发观影热潮。2014年,俄罗斯80后导演尤里·贝科夫的个人第二部长片《警界黑幕》在上海被高度聚焦,一举摘得“金爵”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从此走向洛迦诺、戛纳等许多影展。

这些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被发现、被重视的导演,如今都是各个区域一线创作的重要力量。当他们从“一战成名”的上海走向万水千山,身上的“金爵”标签也在世界各地累加美誉度、权威度,合力构筑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专业话语权。

作者:王彦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