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9的两部BBC纪录片,每一帧都美得让人心颤 | |
2018-12-29 20:38:40 作者:宣晶 |
人人都说,BBC多“神作”。在豆瓣上,目前唯有两部片评分达到9.9,都是BBC纪录片。
作为纪录片产业中的龙头老大,BBC自上世纪50年代就成立了专门团队。它动用大量资源,用最尖端的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完成耗时惊人的拍摄工作。这手笔不是一般人能赶上的!
第一部是大名鼎鼎的《地球脉动2》。“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脉动的地球。”大约是对这部片最贴切的评价。
《地球脉动2》 豆瓣评分9.9
“当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一位网友这么评价。
曾经追过2006年的《地球脉动》第一季,那是一部仅依靠镜头语言就足以撼动人类认知的巨作。人迹罕至的地方,灵动的生命顽强而精彩地活着。那种绝世而独立的美好,如同在平行空间里,诉说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当时以为这部《地球脉动》已经达到了镜头的极致,然而事实告诉我们:10年后,《地球脉动2》成功超越了前作。
《地球脉动2》共有6集,介绍了生活在岛屿、山脉、丛林、沙漠、草原、城市的野生动物们。根据地域形态的不同,每集都是一部小短剧,揭秘了这些动物的食与色。看完《地球脉动2》之后,很多网友都说,这不只是一部自然纪录片,看起来更是有种惊悚、震撼的电影体验。
这一系列中最出色的创意便是第六集《Cities》。在终章,我们回到人与动物共同生存的话题。豹子在孟买城中优雅捕猎,猴子们在印度菜市场里明抢暗偷,鸟群在罗马的半空中起舞,如梦似幻,蔚为壮观。这哪里是什么完美收官,根本就是压轴神作!
耗费2089天,用了42位摄影师,《地球脉动2》去到40个国家117个不同地区。为了拍摄敏锐的金雕,他们必须半夜起来架摄像机器;为了拍摄威氏极乐雄鸟惊艳一瞬——开屏的镜头,据说摄制组花了300多个小时。
镜头会说话,《地球脉动2》里的每一帧都可以做壁纸。
第二部就是刚刚在广州拿奖的《蓝色星球2》啦!这部纪录片让人眼界大开,7集一口气看下来,简直欲罢不能。
《蓝色星球2》 豆瓣评分9.9
2001年《蓝色星球》的开播颠覆了当时人们对海洋的认知和理解。16年后,《蓝色星球2》更是万众期待。
这是一部美到让人窒息的纪录片,刚一开播就被誉为“BBC史上最美纪录片”。它再一次把观众带到海洋的魔法世界,去欣赏光泽瑰丽的海浪、五彩斑斓的珊瑚、自动性转换的鲷鱼、嬉戏的宽吻海豚……
《蓝色星球2》与第一季间隔16年,设备从16mm胶片摄像机变成了6K高清数码摄像。在第一季中出镜的许多奇幻生物,在纤毫毕现的微距摄影中得以呈现。在长达4年的拍摄过程中, 制作团队共执行了125次的探险,水下拍摄时数长达6000多个小时。
但单纯技术设备的提升,并不足以支撑这样一部神作。从纪录片拍摄的花絮来看,水下拍摄几乎完全听任海洋的摆布,要承受来自潮汐、洋流、海风、海浪、深海压力等各种极端挑战。而BBC的摄影师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南非渔民传说有一种名叫“浪人鰺”的食鸟鱼,能够像导弹一样弹射而出,捕食空中的海鸟。《蓝色星球2》摄制组带着800公斤的拍摄装置来到塞舌尔的一个偏远环礁,整整一周,一无所获。后来在当地向导的建议下,摄制组前往另一个偏远海滩,在每个月涨潮的那几天,伺机等待“浪人鰺”靠近海岸。最终,固定在三脚架上的摄影机,捕捉到了它的身影。
为了拍摄到深海小鱼“灯笼鱼”,整个团去了一片曾经出现过灯笼鱼的澳大利亚海域,团队在那里足足等了三周,什么也没拍到,因为全球变暖等原因灯笼鱼不再出现。一年半之后,有人说在哥斯达黎加看到过这种灯笼鱼,团队立刻赶过去,最终拍到它们。从前期准备到拍到素材,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
作者:宣晶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