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医者的沉思录,医生陶勇《目光》何以打动许多人 | |
2020-12-16 12:39:04 |
前不久,新一期《朗读者》先导片中,面对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董卿忍不住潸然泪下。
从医多年的他向董卿讲述了王阿婆的故事——2009年,29岁陶勇随公益医疗队去江西,遇到因白内障失明多年的王阿婆。驼背几乎90度的老人,腹部有肿物,时日无多,手术难度极大,陶勇一度犹豫不决。
直到王阿婆用方言说了一句:她想亲手给自己做一件寿衣。这个不被命运善待的人,用一句话,击中了陶勇的心。
原来江西有个风俗,老人去世前,要穿着自己亲手做的寿衣,这样去到另一个世界,才有可能见到亲人。
为了给阿婆圆梦,陶勇垫了3床被子把阿婆的背放平,在条件艰苦的公益快车上,站着完成了这台手术。
阿婆视力恢复到了0.6,度过人生最后的7天。她就是用那7天,给自己做了一件寿衣,随后安然离世。她托人转告陶勇:“感谢你,让我找到回家的路”。
这件事也成了陶勇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让他变得更勇敢,去选择非常困难的“葡萄膜炎”作为主攻方向。
陶勇的隐忍、善良,对待生活积极的态度,都深深地打动着董卿和观众,让大家泪目。
这篇故事,也写在陶勇的首部散文随笔集《目光》一书中。
一个曾被他治疗过的患者砍伤的医生,再次用温柔,向这个世界表达了他无尽的善意。陶勇《目光》展现他从医二十年接触到的形形色色患者和从朋友身上以及书本里吸收的能量,是医者的沉思录和成长感悟。
这个世界上,最打动人的,是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是志存高远的现实主义者。眼科医生陶勇,兼具这两者的光芒。“有人说,这本书的文字不算华美,有人说,这本书的思辨不算深邃……他们都搞错了,‘质朴’并不代表‘无’。抛弃了各种充满距离感的大词,陶勇在写的,是一个仁心医者,所看到的苍生的悲苦,所维系的内心的秩序。”
面对仁心医者的《目光》,网友读者们纷纷留言:
“谢谢陶医生!他让我们觉得这世界还没那么糟糕,他有十足的理由去怨恨去愤怒,但他依旧体面温柔,为我所敬重。”
“这个世界常常教我们要坚强,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刻在骨子里的温柔与悲悯,才是支撑我们直面世间风雨的力量。”
图片:央视新闻,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