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盛世风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艺术作品展即将开幕 | |
2019-05-24 21:32:53 |
前 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画艺术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也是历代文人志士抒情言志的重要载体。寄情毫端,融化物我,创新意境,以文化人,是书画艺术家实现自我,关照现实,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中华文化植根人民,与时俱进,在不断发展创造中保持永恒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使华夏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也为中华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丰沃土壤。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建馆六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文化传承、建言献策、统战联谊和文化交流”的办馆宗旨,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书画馆员名家荟萃的优势和其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馆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植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创作,奉献一批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书画精品。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上海解放七十周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以“盛世风华”为主题的馆员书画艺术作品展,编辑出版作品集,旨在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彰显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传承中华文脉,坚持艺术传统,与伟大时代同行,永攀艺术高峰,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高度重视本次展览的筹办和作品集的编辑出版工作,馆员们更是全力以赴,从未及花甲到年过耄耋,直至百岁长者,群英荟萃,丹青溢彩,翰墨飘香,佳话频传。106岁高龄的周退密馆员是我馆目前最年长的馆员,接到征稿通知后,欣然提供了《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等两幅力作。105岁高龄的顾振乐馆员虽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仍关心时事,根据展览主题,构思创作了四尺整张的篆书作品《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坚持强军.依法治国》,还提供了一幅山水精品。97岁高龄的陈佩秋馆员不仅提供了《秋艳》和《春风得意》两幅精品,还应邀题写了展名“盛世风华”。馆员们围绕展览主题精心创作,奉献了《高山永固.泉水长流》《大地回春.百花向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寿》《寿无极》《锦绣》《龙脉》《祖国颂》《古柏新辉》《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东风浩荡》《城市的温度》等众多艺术精品。许多馆员还深入生活,植根人民,在写生基础上创作;还有的馆员自作诗词,直抒胸臆。
作品集中收录了近110幅作品,大部分是传统中国书画,也有部分油画、水彩画和雕塑作品,绝大部分的馆员均提供了两幅力作。在这些作品中,书法约占三分之一,篆隶楷行草各体兼有;国画涵盖人物、山水、花鸟等;油画、水彩、雕塑作品亦各具特色,各展所长。馆员们饱含深情地描绘盛世华彩,用精品力作表达真挚祝福,作品体现了很高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他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海上文化名家的风范。在此,我们对为本次展览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馆员和馆员家属等表示衷心的感谢!
盛世绘华章,翰墨写春秋。让我们不忘初心,坚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深深扎根新时代新生活,面向未来,融会中西,以大美之心、大美之艺绘传世佳作,不断铸就中华海上文化新的辉煌!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2019年5月
馆员作品欣赏
周退密
读书落笔联
顾振乐
深化改革.科技创新
坚持强军.依法治国
范韧庵
竹石图
袁淡如
春风送暖.百花盛开
张苏予
朦胧瑶山
陈佩秋
秋艳
林曦明
山泉有声.鸟语花香
孙静
玉立
胡久庵
满园春色
颜梅华
大地回春.百花向荣
高云龙
张元济像
丰一吟
松间明月长如此
韩敏
琵琶行
汪观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方增先
云飞草地牛羊动
廖炯模
白帆
王克文
秋山苍茫得清幽
朱玉成
上海精神
吴彤章
搏浪
陈钧德
红花
吴柏森
李白《琴赞》
林仲兴
王昌龄《从军行》
胡振郎
晨韵
龚继先
大寿
周慧珺
杜甫《秋兴八首》
梁洪涛
家在天山脚下
陆全根
龙游
韩天衡
寿无极
钱茂生
放怀得气联
王劼音
江南之一
王兆荣
井冈岁月
单国霖
刘禹锡《陋室铭》
张迪平
向阳飞花
刘小晴
毛泽东《沁园春·雪》
汤兆基
锦绣
张渊
湖上清晓
陈古魁
绿水青山
张培础
花季
萧海春
家家都在画屏中
吴慧明
新鲜事儿说不尽
毛国伦
古柏新辉
周志高
以精品奉献人民
用明德引领风尚
徐圆圆
诸事诗声联
韩硕
绿提琴
董芷林
东风倚石粉红姿
吴孟庆
和周退密馆老重阳诗
并贺百岁晋六
童衍方
置身所居联
王邦雄
荷花印象
徐建融
东风浩荡
卢辅圣
丹霞
刘一闻
竹石图
茆帆
红云夕照
俞晓夫
四川写生
黄阿忠
城市的温度
戴小京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展览作品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更多佳作请至展厅参观
来源:微信公号“上海文史馆”
编辑:叶松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