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记党的第一部电台创始人李强
2021-09-30 09:30:14

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毕业被直接选调进入中国对外贸易部。1982年2月12日,这个永志难忘的日子,我坐了近20个小时的硬座火车,越过滚滚长江,跨过滔滔黄河,从南京到达了北京。

冰天雪地里,我拎着沉沉的旅行包和网兜,从北京站乘公交车,到东长安街中国对外贸易部报到,当时的部长就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电台的创始人李强。此后,我得知了很多关于李强部长的革命往事。

undefined

作者潘晓楠(前左),1982年外贸部会议

一|建立第一座红色电台

李强部长的传奇经历起始于1928年10月。一天深夜,从莫斯科开完中共六大回来的周恩来,悄悄出现在李强的家里,向他布置“六大”决定建立无线电台的任务。

周恩来说:“你是学理工科的,数理化基础比较好,英文也不错。你脑子好使,动手能力强,你就干吧。有什么难处找我,我会帮助你。”其时,周恩来身边不乏能干者,但像李强这样出身工科名校——上海南洋路矿学校大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的高材生却不多见。

而周恩来还知道,1926年夏至1927年春,李强受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负责人罗亦农指示,为武装起义制作过炸药和手榴弹,是个能干的工科男。

李强接受任务后,就全身心地钻进无线电的世界里。他通过商界朋友“借”到无线电收发报机,连夜拆解、研究,画草图、买东西、做零件。上海延安中路369号“绍敦电机公司”的骑楼成了李强的制作车间。1929年春末,我党历史上第一部收发报机研制成功,周恩来亲自编写了我党历史上第一套密码——“豪密”。

在李强研制发报机的同时,党组织还安排张沈川等人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1929年秋冬之际,上海大西路福康里9号三楼有节奏的“嘟嘟嘟……”的声音,标志着红色电波第一次开始在空中传播,这正是由我党“鲁班”奇才李强自制的、只有50瓦功率的电台发出的。

undefined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收发报机

仅用一年多时间,我党第一座红色无线电台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二|发明“李强公式”

但仅有一座电台是无法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党组织选定在香港建立第二部电台。1929年李强曾二次赴港,第二次他是打扮成富商模样,白西装、大分头,带着自己培养出来的报务员黄尚英同行,将两只带有收发报机的大铁皮箱子带到香港。

1930年1月初,沪港电台通报的第一条重要消息是:“广西百色起义成功了!”这条电波的呼号、波长和联络时间,是李强与1929年底离开上海前往广西途经香港的邓小平早已约定的。

电台网构建成功后不久,中共党内发生了一件大事,1931年4月24日,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党中央机关被迫从上海转移到中央苏区瑞金。周恩来特意安排李强于同年5月经由哈尔滨到苏联莫斯科,先由李立三安顿他在共产国际宿舍住下,后由王明派他去苏联邮政部通信科学院上班。

undefined

李强(青年时期)

26岁到33岁,整整7年李强在莫斯科进行科研、学习和教学。

1934年,李强用英文发表了无线电科学论文《发信菱形天线》,并引起震动,被苏联政府提升为研究员,是当时苏联7位顶级无线电专家之一,名字被收入苏联百科辞典,研究成果被命名为“李强公式”,于1948年在中国投入使用。时任中央军委电讯总局副局长的李强在河北井陉领导建造大功率广播发射台,极大地鼓舞了为新中国奋斗的革命军民。

这之前,1938年至1947年的10年里,李强在延安主持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工作,造出陕甘宁边区第一支步枪,建起延安第一座炼铁厂,还有火炮研制等。李强被授予“边区特等劳动模范”,毛泽东为他亲笔题词“坚持到底,为李强同志书”。

三|为新中国建设披肝沥胆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李强随行。考虑到李强懂技术又懂俄语,毛泽东面命李强:“你改行搞外贸好不好?”

于是,李强留在了莫斯科,担任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兼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后来是外贸部部长。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舞台上,李强坚定而勇敢地顽强前行,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坚持到底”一直压在李强办公桌的玻璃台板下。

1955年,因“发信菱形天线”的理论研究成果,李强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院士部长之一,也是第一批院士中唯一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65岁时,李强再次接受周恩来布置的任务,亲自率队秘密潜入越南南方前线丛林实地考察,掌握抗美援越物资运输的第一手资料,任炮火连天而无所畏惧。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仍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胆识,给我们国家发了一笔“横财”,从华尔街“抢”来了30多亿美元,领导外贸部完成了史诗般的1973年黄金大抄底。这比1972年全国的出口额还多出4亿美元,几乎奠定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黄金压舱底的基础。虽净赚30多亿美元,但李强写给周恩来的报告区区200多字,不居功、不自傲。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年逾古稀的李强以他渊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敏锐的思想,第一个向中央提议利用外国贷款,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对外开放。而促成可口可乐落户中国大陆的第一人也正是李强!

undefined

右起陈云、李强、陈养山、刘鼎(1981)

烽火岁月中,李强老部长他们凭借无畏的斗争,让红色电波传播各地;和平年代里,李强老部长依然勇担使命,为新中国披肝沥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历史川流不息,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潘晓楠)


来源:“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金久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