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一起幸福 | 三峡牵花绣娘的创业路越走越宽,她脱口而出的是“特别感谢上海”
2021-09-07 09:11:13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峡艾手绣基地受益百姓.jpg

在上海援夷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许家冲移民新村村民谢蓉(左)的创业路越走越宽,三峡艾手绣基地受益百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没有上海在理念和渠道上的支持,别说产业,估计‘牵花绣’这项非遗已经消亡了。”如今,再回想起这段创业之路,谢蓉脱口而出的是“特别感谢上海”。

湖北宜昌夷陵许家冲移民新村,被称为“坝头库首第一村”。19岁时,谢蓉成为三峡库区第一批移民,跟随父辈们一起离开了原先的家园,搬迁到这个村子。

2012年,谢蓉组织起姐妹们,成立了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那时恰逢十字绣风靡全国,她们便把自己平日里绣的十字绣拿到景区试水,结果因为“不够特别”而无人问津。

有干劲,更得有策略。什么才够特别?谢蓉想起了峡江地区的特色非遗——牵花绣。“小时候觉得它好漂亮,所以特别喜欢看奶奶绣,我的枕巾就是牵花绣做的。”谢蓉说,那些漂亮的绣画,缤纷了她的童年。

2014年作为种子老师,来到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参加以手工和营销为主题的培训,由此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返夷后,谢蓉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后决定,一方面提升技艺,一方面凝练特色。她在移民新村收集了数十件老绣片,向仅存的几名老手艺人拜师学艺;与此同时,她和姐妹们开发出旅游产品“中华鲟艾草布艺挂饰”,还试着将当地的艾叶填充到绣品里,打造“手绣+艾草”的生态特色文化理念。

路子找对了,销路也打开了。渐渐地,产品开始走向全国市场。在静安区社联会的牵线下,谢蓉还和上海市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合作,通过“手工艺+旅游服务”模式,带领更多移民创业就业。现在,夷陵当地掌握牵花绣技艺的人员已超过1000人,年产值超过千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上海市援夷陵干部吴鸿波表示,多年来,上海三峡,静安夷陵,南西太平溪,乃至村和居委会逐级结对,层层帮扶,通过持续扶智赋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齐心谱写了一曲弘扬移民精神的赞歌,共同走出了一条高水平致富奔小康之路。

据了解,1992年以来,上海市共援建夷陵区对口支援项目513个,重点围绕夷陵区三峡坝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在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方面给予帮扶,坝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极大推动了夷陵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沪夷两地坚持“夷陵所需,上海所能”,不断创新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新机制,通过加强高层互访、推动扶智赋能、促进产业发展、深化结对共建等措施,开展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等展示展销体验推介系列活动,共护一江清水、共推生态产品化、共享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果。

“随着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上海对口支援夷陵重点将通过扶持文化旅游相关产业,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吸引更多游客,以文旅新动能增强夷陵内生发展动力。”上海市援夷陵干部、夷陵区委副书记赵峰说。

2095490307.jpg

《“全面小康 一起幸福——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2)

编者按: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更好地宣传上海市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全面小康 一起幸福——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主题报道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通过征集对口帮扶地区脱贫群众的笑脸照片,讲述幸福背后的奋斗故事,宣传展示本市助力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就。即日起,相关内容将在“文汇”App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