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践行嘱托一年间,临港新片区:朝气蓬勃 开放不止 未来可期
2019-11-03 02:55:25 作者:文汇报驻临港记者祝越

微信图片_20191103085738.jpg

一年前,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

如今,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前夕,运行了两个多月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新注册企业超过1300家,各类产业项目纷至沓来、落地开工,高端产业项目和总部企业正加快聚集。

寸土寸金的滴水湖畔,金凤凰腾空而起。

微信图片_20191103023140.jpg

承担一项特殊使命:更大力度推进上海全方位高水平开放重大战略

东海之滨、滴水湖畔,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近1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孕育着开放不止、未来可期的新希冀。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在推进上海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等重大战略任务中,新片区承担着特殊使命。

微信图片_20191103022135.jpg

如何理解新片区的“特殊”?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沈玉良认为,新片区“特殊”内涵主要体现在:功能定位上,把“自由”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发展方向上,把“产业”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管理体制上,把“放权”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新片区将参照经济特区管理,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

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揭开面纱,人们发现:与以往的自贸试验区相比,新片区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而是有明确的、更高的定位,有更丰富的战略任务,更加突出了产业发展新特点;同时,新片区更代表着根本的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再升级。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作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临港新片区自揭牌以来就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全力以赴推进总体方案中的各项任务,一项一项落地,“我们把压力变成动力,狠抓制度创新,统筹区域规划,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动能,加强城市配套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好习总书记交给上海的重大任务”。

铺就一条“科创大道”:从基础科研“最先一公里”贯通至产业“最后一公里”

就在第二届进博会即将开幕之际,临港又迎来一群特殊客人:10月29日,滴水湖畔召开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6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100多位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一起,聚焦基础科研、国际合作和青年成长。在临港人眼中,这是进一步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契机,是科创力量推动产业升级的实质性举措。

u=117714641,2700240889&fm=26&gp=0.jpg

去年,中国首个世界顶尖科学家“WLA科学社区”在上海临港启动,目的就在于聚集世界顶尖科学家和科技资源,与中国庞大的应用市场对接。今年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闭幕式上,“WLA国际联合实验室基地”正式挂牌,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多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将入驻此社区,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基地。“注重基础科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关注青年人才发展。”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秘书长、论坛发起人王侯希望能在新片区建立一个具有产业转移转化能力的“基地”,包括临床实验、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等具体事宜。

微信图片_20191103023133.jpg

今年的论坛上,诺贝尔奖得主们聚焦人类关心的十大共性问题:如何预防并阻断新发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能否对未来人类疾病做出准确而全面的预测,如何有效跨界解决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对这些共性的、基础性问题的讨论,最终都将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出招点”,也是临港地区瞄准的大方向。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陈杰对“最强大脑”的碰撞抱有巨大期待:理论的突破,必然会大幅拓展实践应用的广度;从论坛到社区再到实验室基地,顶尖科学家们和企业家们的联手,必然可以在临港铺就一条“科创大道”——从基础科研“最先一公里”一路贯通至技术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

营造最优营商环境:以开放包容揽全球英才成就梦想之城

在滴水湖畔的临港软件园内,中云数据数据产品经理曾富全和95后数据源组组长施涛常常工作到深夜,他们团队的新产品“工业快搜”已经完成了上线测试——这是工业领域信息搜索的一项创新。

最近,他们在办公室里准备了折叠床和被褥,准备随时接受企业用户的各项测试考核。争分夺秒的亢奋,源于临港新片区发布的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云数据副总沈洁表示,最新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所覆盖,支持企业推进智能化建设,这让中云数据看到了产品创新应用前景,大家自然就有了加快研发、加速进入市场的强大动力。

微信图片_20191103022156.jpg

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看产业;产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看企业。10月18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两个月之际,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共16条,以及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共40条支持措施。紧接着,临港新片区就与15个生物医药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超过70亿元。

以最优营商环境,让更多创新“点子”第一时间落地,临港下了不少功夫。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新注册企业达到1329家,集中签约了62个项目,涉及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60亿元;与16家重要金融机构、上海国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企业的快速集聚,与惊人的“临港速度”和无微不至的金牌“店小二”密切相关。

timg (1).jpg

早在去年5月,美国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公司就在临港注册。不到半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程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成为我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就在几天前,特斯拉公司宣布,在上海临港制造的Model 3电动汽车正式开放预约,预计第一批交付时间为明年一季度。

特斯拉因此而感到震撼,感叹“临港新片区是特斯拉的梦想之城”。而这种惊人的临港速度绝不仅仅服务特斯拉超级工厂这样“顶天立地”的大项目,还辐射到了“铺天盖地”入驻新片区的中小项目——短短两个多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东风吹“热”了土地,更吹“来”了人气。就在这几天,临港新片区挂牌后赴北京多所高校组团招聘,前来咨询、应聘的毕业生络绎不绝,吸引他们的不仅是常在朋友圈刷屏的“临港蓝”,也不仅是落户、住房优惠扶持政策——投身国家战略的豪迈情怀激荡起青年人的热血。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集纳全球智慧、共同改革创新——临港新片区正在全球“吸睛”。

作者:祝越

摄影:叶辰亮 邢千里

视频:祝越

编辑:顾一琼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