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 江南如此盛境,怎能不忆!评《锦绣中华· 最忆是江南》音乐会
2019-04-30 09:03:48 作者:于亮

3.jpg

4月27日晚上海民族乐团演出季开幕式音乐会《最忆是江南》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此次音乐会在创作和演奏方面集结了江、浙、沪、皖四地优秀的青年音乐才俊,旨在编织立体的江南意境,呈现新时代的江南精神。音乐会由上海民族乐团驻团指挥姚申申、彭菲执棒,沪上知名主持人王勇博士主持。

江南是一个地域概念,更代表了一种文化,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忆江南三首》中,尤以“能不忆江南”一句彰显诗人心中对江南的溢美之情。今年适逢上海大同乐会成立百年之际,在大同乐会的诞生地——上海,以一首大同乐会成员柳尧章改编的乐队合奏版《春江花月夜》作为上海民族乐团2019-2020演出季的开篇曲,可谓意义非凡,这首近代民族管弦乐作品的经典之作,历经将近一个世纪依然以其不凡的魅力存世并回响于海内外,传递出从大同乐会回想世界近百年的开始,再续锦绣江南的壮美篇章的祈盼。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周韬一袭长衫落座,随后琵琶三声音落琴弦之上时,远处的江楼钟鼓的意象已渐近自然,独奏琵琶与箫渐近渐远、缓徐交替的相互应和,在一番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意象与意境的层迭恍惚后归于寂静。在回味这好一幅江南美卷之时感叹张若虚笔下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境。

2.jpg

随后的四部作品均为原创首演,韩闻赫、孔志轩、刘畅、王云飞四位作曲家受上海民族乐团委约,以江南为主题创作了代表浙、徽、江、沪四个地域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笛、箫、古筝、二胡、琵琶与民族管弦乐队联袂演出的形式,描绘出浙江西湖的灵动、安徽黄山的雄浑、苏州园林雅致、海纳百川的海上文化。

青年作曲家韩闻赫创作的《湖光》是一首笛、箫与乐队的作品,在这首代表浙江地域的作品中,音乐曲调取自越剧《白蛇传》唱段《西湖山水还依旧》,并结合了浙派代表乐曲《鹧鸪飞》、《幽兰逢春》的元素。浙江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赵琦与上海民族乐团陈昀颖的笛、箫演绎珠联璧合,笛的润丽、箫的幽远游弋在乐队弦乐声部略带缠绵的曲调中,一面湖水,四时天光跃然呈现。曲中几处早莺的啼叫、主奏笛与乐队笛组的对鸣生成一种意象,音乐中透出的唯美、凄婉耐人寻味。真可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1.jpg

代表安徽地域的作品双古筝与乐队演奏的《山色》是由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候选人的孔志轩创作,我们在这首作品中能够听到徽剧、江南丝竹及古琴的音乐素材。乐曲开始以恢弘的乐队全奏造势,两位青年古筝演奏家张羽、方瑜以一种对话的方式演绎该部作品,古筝演奏中加入了模仿古琴绰、注的演奏手法,产生的特有声音意象,生成一股苍劲古韵,此曲将黄山的雄浑毓秀与卓然凌空的气韵表达得淋漓尽致。

琵琶、二胡与乐队《园影》由青年作曲家刘畅创作,这部代表了江苏地域的作品灵感来自苏州园林怡园中的四处景观,全曲分为四个乐章,以《品琴》、《听荷》、《碎石》、《游园》为题。作为江南丝竹乐主要乐器的二胡、琵琶在乐曲中时而走出江南丝竹《行街》的音调,月移花影、弦歌吟哦,是梦境,亦是仙境。二胡演奏家顾怀燕及琵琶演奏家李胜男的演奏将丝竹乐中弦乐与弹乐的特征近乎完美的演绎。

4.jpg

代表了上海地域风格的器乐重奏与乐队作品《江南》,是由作曲家王云飞创作,六位独奏演奏家再度联袂登台与乐队呈现了大音和鸣、韵味十足的江南风貌,记忆中的江南自时光中走来,亘古而今,越发得清晰,挥之不去。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家园》意在用民族之音奏响“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的主题,发出天下一家、和谐共进、平等相待、共通共融的呼唤。

5.JPG

综观整场音乐会寓意深刻,音乐会以《春江花月夜》开篇,一方面表达了向百年大同乐会及经典作品的致敬,另一方面希冀当代民族管弦乐新作中能再添传世之作,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同时创造新的经典,并以此契机更好地挖掘、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江南印象”。音乐会听罢,不由得赞叹一句:江南如此盛境,怎能不忆!

作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研究生于亮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