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脏乱差”如今变成露天“美术馆”,成了社区居民身边的美育课堂 | |
2019-11-03 19:38:14 作者:李婷 |
彭越浦河曾是脏乱差的重灾区,自上海市开展中小河道整治工作以来,该河流的水质和两岸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城市亲水漫步空间。如今,这里又变成露天“美术馆”,成了社区居民身边的美育课堂。
11月2日,“流域·邂逅——静安彭越浦·社区重塑滨水公共艺术现场”正式拉开帷幕,以汶水路为起点沿彭越浦路一直走到广中西路,沿途1800米河岸两边可以看到墙绘、创意路标、公共艺术等,几乎每走一步都能邂逅艺术景观。
“什么是公共艺术,它不仅仅是在公共空间里的艺术作品,更应与社区居民产生良性互动。”策展人金江波说,如今社区硬件以及百姓的物质生活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何满足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此次展览以“流域·邂逅”为主题,聚焦的正是“滨水空间为社区居民带来更美好生活”。这也是2019第三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区的实践成果。实践中,来自上海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以彭越浦滨水空间的自然、人文、社会为创作元素,共同创作了14件驻留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少就取材于当地,它们或许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或许是淘汰下来的老物件,艺术使得它们的生命得以延续,并留在原来的空间里为社区居民带来艺术美感。
而在艺术的美化下,原先破旧的围墙没了踪迹。故事绘本、插画艺术家,围绕“邂逅彭越浦”进行主题创作,述说彭越浦的故事,部分作品被画在了房子外墙和围墙上。据金江波介绍,此次在墙体上的涂鸦总长有750米,堪称上海目前最长的墙体涂鸦。
开幕式上,主办方举行了彭浦镇民间河长的聘任仪式。按照上海“治水护水没有局外人”的工作要求,该镇构建“行政河长+民间河长+河长助理”新模式,推动民间河长工作机制,意在对水环境治理工作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
当晚六点,一场《流域·邂逅》新媒体艺术秀,把“彭越浦”的滨水空间变为在地居民的精神空间。此次新媒体艺术秀以 “流域·邂逅”为创作理念,通过演出搭建一次美妙的相遇——滨水空间与公共群体的邂逅,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的邂逅,城市旧空间与公共艺术的邂逅。演出以新媒体的全新形式将公众变成观众,通过一次观看与体验,感受到一次真正的“流域·邂逅”,是一种不期而遇相见的浪漫。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