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坑谷底到百米之巅,带上“城市行走书系”打卡松江人文地图 | |
2019-11-11 20:58:17 作者:许旸 |
为什么松江被称为“上海之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松江又发挥着怎样独特的作用?“城市行走书系”松江专辑第一期成果《上海松江山水地图》《上海松江民俗地图》《上海松江宗教地图》《上海松江建筑地图》首发。
作为松江书香月主题活动之一,同济大学出版社与松江区图书馆昨天举办的“城市行走·松江专辑”新书分享会上,同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江岱介绍,专辑选择从山水、建筑、民俗、宗教四个角度,希望更多人从不同侧面了解松江的历史与文化,理解今天的上海和过去的松江间的紧密联系。“上海在开埠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很大程度上是依托松江、依托长三角地区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上海根植于以松江为代表的江南文化,呈现多元包容的特点。这种文化的交融性、包容性、多样性,十分有益于近代城市发展。”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说。
《上海松江山水地图》作者何惠明介绍了以松江佘山为主的九峰,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阐述佘山九峰如何成为文化高地、名人高地、名胜古迹高地。他谈到,“九峰三泖”不只是地理区域概念,而是真真实实的上海古文化源泉与根系。他从地理的角度,以历史为起点,以简洁生动的文字,配合航拍、历史地图等表现手段,引出一条清晰的线路,将读者带进历史的松江山水文化深处,在古今时间隧道间、在天宇与地理之间,展示出别具特色的一幅幅文化图景。
《上海松江建筑地图》作者黄婧围绕“松江城市发展与建筑分布”,从松江府城与仓城、松江县城、松江新城三个阶段回顾了松江发展历程,介绍了松江建筑发展的背景,“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详细解读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建筑以及这些建筑的现状。书中梳理了松江大量优秀历史建筑,选取29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体建筑,从新石器时代到21世纪,从深坑谷底到百米之巅,从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到远东第一大天主教堂,通过营建活动的空间留存展现古往今来的社会变迁,借建筑与城市观照松江乃至上海的文化源流。
据悉,自2012年起,“城市行走书系”已陆续出版《上海里弄文化地图:石库门》《王澍建筑地图》《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上海杂货铺》《上海教堂建筑地图》《上海高度》《上海外滩建筑地图》《日本手信物语》《多彩城市:涂出你的上海》《上海武康路建筑地图》《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尚武谈到,建筑是城市风貌最直观的反映之一,城市建筑、城市空间传达出的是文化底蕴。“城市行走书系”一大特点,是兼具专业性和科普性,小中见大,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让读者在行走与阅读中更加了解这座城市。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