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文献交织历史,学术通识今昔——写在《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报刊集成》出版之后 | |
2022-12-15 14:41:06 作者:黄显功 |
现代意义的报刊作为一种出版物类型,在中国出版史上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最早创刊于校园中。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1814年由英华书院在马六甲创办。这种校办刊物随着西方传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逐渐增多,成为各类学府的出版物之一。上海是我国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晚清以来,上海不仅成为我国经济、贸易、航运重镇,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是独占鳌头,既是出版中心,也是各类学校最集中的城市。因此,高等学府的出版物数量在国内也名列前矛,其中交通大学历史上的报刊是我国高校出版史、教育史、科技史的重要代表。所以,《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报刊集成》的整理出版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历史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是晚清社会大变局的产物,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这所百年名校在它跨世纪的办学历史上十分注重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图书、报刊的编辑出版。清光绪22年,盛宣怀等上奏清廷获准,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南洋公学后不久,设立了译书院和东文学堂,组织人员翻译日本与西方各国图书,积极引进西学。当时出版的严复所译《原富》等一系列著作,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译书院从南洋公学分离后,发展成为我国近代最重要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所以,在交通大学的办学历史中蕴藏着悠久的出版文化传统,之后历任主持者均重视报刊的编辑出版。如唐文治在主政早期的交通大学时,对于学校办刊提出了十分明确的编辑观点。
1915年,唐文治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创刊号的序言中,从中国历代关于有形与无形之争入手,阐述了文明与战争、学术、科学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刊振民的思想。而张荫熙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发刊宣言”进一步阐述了校长唐文治序言中关于“有形与无形”的论点,认为: “铁道、电报、航舶、电话,有形之交通也,方言、国语、报章、杂志,无形之交通也。吾国进步之滞在有形之交通,尤在无形之交通。本校造造之材在有形之交通,亦在无形之交通……本杂志发轫伊始,倚重科学,意在实艺,不务修辞,文旨谫陋,顾形自惭。博雅君子,宏垂教诲,所欣慕焉。”因此,在交通大学的办校与办刊中从早期就确立了重视科学,注重实学的宗旨,为之后的报刊编辑出版奠定了重要基础,形成了崇尚科学的交大办刊风格。
交通大学是上海地区办学伊始就开展专业出版的中国高等学府。报刊作为一种传媒和信息载体,在学府中发挥着发布信息,发表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作用,是塑造学校形象的文化载体,体现了学生风貌和学校精神。它的基本属性与发展特色取决于所在学府和当时社会环境的条件制约。随着交通大学历史上教育发展方向的多次调整,学科建设的变化与加强,学术团体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增设,以及学校的分合与搬迁等变化,历年的报刊创刊、改刊与停刊,均承载了交通大学教学史与学术史的百年发展轨迹,积淀了丰厚的学科成果烙印,折射了时代变迁的履痕。
整理和研究一所大学的出版物,既是回顾历史,总结发展历程与经验,也是致敬前辈,更是激励整理后人担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踔厉奋发,赓续前行。 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历经多年的努力,全面发掘和收集1949年之前散存的报刊,将陆续整理出版《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报刊集成》大型文献丛刊。本《集成》以学术学科、新闻资讯、文体社团、年报一览、毕业专刊、校友通讯、特别专刊七大类别,分别整理1949年前的155种报刊,预计将出版600册。首批出版的第一辑“学术学科”类,荟萃了1896到1949年间问世的49种期刊,合计22册,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具学术特色的核心出版物首次汇集影印出版。由此可见,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实施的“交通大学百年报刊搜集整理、影印出版和数字化工程”,具有完善的整理出版规划,是国内高校首个对以往出版物进行全面整理出版与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其收录范围之广,出版规模之大实属国内高校历史出版物影印出版之最。此为本《集成》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报刊集成》第一辑(1896-1949)学术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
本《集成》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高校历史文献整理编纂的学术探索性,建立了一个有特色的文献整理体例。从事该“工程”的专家历经多年的大量准备,根据交通大学的文献出版物性质与特点,分为七大类别,分别撰写了研究性的导论,综述了各类出版物的历史背景,分别介绍了各种报刊的沿革与特点,并从学术角度进行了分析评论。所以,本《集成》并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而是体现了大型历史文献编纂的学术探索,其整理体例对同行具有参考价值。此外,如何对我国近现代报刊文献进行再生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目前主要有建设数据库与影印出版两种形式。虽然图像版或全文版报刊数据库日益流行,但完整的专题报刊影印出版,仍然是文献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该“工程”同步考虑了影印出版与数据库建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载体、多功能保存与开发,极大地提高了文献的传播与利用性。
本《集成》不仅续写了交通大学的文脉,梳理了学术源流,再现了交通大学学术发展的知识版图,同时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研究的成果,为上海建构了一座校园文化的历史高地。
(本文作者系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研究馆员)
作者:黄显功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