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论行动:今天,又到“知识就是力量”时代?
2019-02-09 09:07:37 作者:张世英、李超杰

VCG111190067623 (1)_副本啊啊.jpg

图源:视觉中国

▲导读:马上要收起假期心情了,昨日和今日,白雪赶在财神之前,降落各地给您拜年了,给假期尾声带来别样的审美心境。哲学是概念表达的学问,也需要怀疑精神。今日的四位中外先哲是否在开辩论大会?至少你会反问:知识的实用/有用和无用究竟如何区分,人类该持何态度?中世纪的空谈也遭后人强烈批判?与自然的关系,曾是民族进步动力的启蒙思想中“争胜”之说如今是否还适用?争论不下时,首照上的老子大人悠然出语: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在做完思想和逻辑体操后,讲堂最推荐的是歌德的“泰初有为”——所有美好的愿景,明天起就可以付诸行动,奋斗着是一种幸福。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耳熟能详,与严复的“与天争胜”有何相似?歌德的“泰初有为”与荀子的“明於天人之分 则可谓至人矣”中的“道”有何不同?

聪明的您,是否想知道这些哲理的组合如何产生,书法为何如此俊逸有力,明日将揭晓谜底,白寿哲人张世英和其弟子李超杰教授和您交流,您的文末留言感受,我们每一条都在拜读,感谢分享。或有惊喜!

VCG111190067623 (1)_副本我.jpg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注释:英国近代经验论鼻祖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可能首次出现于培根的《沉思录》(1597),并在《新工具》一书中得到了详尽发挥。培根对他之前欧洲学术状况的评价是:知识与力量的分离。他把这种状况的出现归咎于希腊智慧,因为这种智慧能够谈说,却不能生产;富于争辩,却没有实际效果。经院哲学无疑把这种智慧推向了极至。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在他看来,人类知识的目的是发现一种性质的形式、本质或“产生自然的自然”;而人的力量的目的则是在一个物体上产生和加上一种新的性质或几种新的性质。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几乎是同一的。“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结合为一,因为原因如果没有知道,结果也就不能产生。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在思考中作为原因的东西,在行动中便构成规则。”(《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9页)培根这里讲的“知识”是有特定含义的。他的“知识”不是供闲人雅士赏玩乃至炫耀的“无用之知”,不是为知识而知识的“知识”,而是实用的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的知识。这种实用的知识才会使人从“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变为“自然的主人”,从而获得力量和自由。

歌德:泰初有为

注释:德国诗人、文学家、美学家歌德的名言,出自《浮士德》第一部“书斋”第1237行。背景是:浮士德正在把《新约·约翰福音》第一章第一句译成德文。最初的译文是“泰初有道”。由于对这个“道”字不甚满意,他进而相继改译为“泰初有意”和“泰初有力”,最后自感有如神助,欣慰地写下了“泰初有为”。从“道”到“为”一字之差,反映了歌德对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道”字的希腊文是logos(逻各斯),有言语、思想、尺度、理性等含义,泛指理论知识,此处可视为对中世纪空谈之风的影射。浮士德感慨道:他孜孜不倦地对中世纪大学里的各种学问都进行过彻底研究,但终一无所获,“照旧是可怜的蠢材一个”。于是,他先是用“意”和“力”,最后用“为”即“行动”取“道”而代之。这个“为”字是贯穿《浮士德》全书的

主导精神。和其他启蒙思想家一样,歌德想要借此表达的是:“我们不要沉湎于空洞的思索,而要去生活和实践。”(《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3页)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歌德另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才是可理解的:理论是晦涩的,生活之树常青。

VCG111190067623 (1)_副本啊啊啊  .jpg

荀子: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注释:语出《荀子·天论》。在天人关系问题上,中国哲学的主流是“天人合一”。老庄与孔孟对“天”的理解各异,前者重“自然之天”,后者则重“义理之天”,但就“天人合一”而言,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在这方面,荀子是个例外。他心目中“至人”之境界,不是“天人合一”,而是“明于天人之分”,这里的“天”也是“自然之天”。在荀子看来,“天”行有其“常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自有其“职”即“天职”,这就是“不为而成,不求而得”,故人不能“与天争职”。“人”亦有自己的“道”和“职”,这就是“辨物”和“治人”,而这是“天”所不能为的。“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荀子·礼论》)所以,“天”也不能与人争职。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实为中国古代哲学中“主体性”思想的闪光。当然,他的哲学远没有达到近代西方主客二分的思想高度。

严复:与天争胜

注释:语出《天演论》(下):论十七 “进化”。严复所译《天演论》乃赫胥黎的名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严复的翻译不是“直译”,而是“评介”,更是融合了达尔文特别是斯宾塞的思想。一方面,他认同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说,并以此警示国人:同自然万物一样,种族与种族也处于残酷的生存竞争之中,中国若不变“弱种”为“强种”,必将亡国灭种。另方面,他又推崇赫胥黎“与天争胜”之说,强调“人为”之作用,宣传“人巧足夺天工”。“今者欲治道之有功,非与天争胜焉,固不可也。法天行者非也,而避天行者亦非。夫曰与天争胜云者,非谓逆天拂性,而为不祥不顺者也。”要义是:“人治进程”并不依靠效法自然进程,更不在于逃避自然进程,而在于同它作斗争。他举例说,百余年来欧洲之所以能够富强称最,就在于“其所胜天行,而控制万物”。相反,美洲和澳洲之印第安人,因不明“胜天为治之说”,故近于灭绝。严复译介的进化论成为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其大力倡导的“与天争胜”思想,更是成为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标志性口号。

活动4.png

12月18日,新书沙龙研讨会现场照,本组新年哲理祝福的作者张世英先生和李超杰教授。


链接:初四议自由:黑格尔、王阳明着力点有何不同?

          初三评审美:要有才、胆、识、力?游戏才是完整的人?

          初二谈美德:康德、王阳明、孔子各有一说,你赞同哪一条?

          初一红包:苏格拉底说自己无知,梁启超怎么评

          除夕祝福:白寿哲人张世英带孔子老子送大餐

          98岁哲学家张世英:和黑格尔一起,将哲学带出寂静冷宫


作者:张世英、李超杰

编辑:周俊超

责编: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