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尊信:金融科技提升大湾区互联互通,防范跨境风险 | 150期文汇讲堂4
2021-01-31 21:46:36 作者:郑尊信

微信截图_20210204154826.jpg

研讨会现场

【导语】

由上海市社联、文汇报社、深圳大学联合主办的“创新、文化、开放——沪深双城互鉴共进学术研讨会暨第150期文汇讲堂”于2020年12月25日在深圳大学举办,两地12位知名学者参与。内容丰富和内涵深刻的研讨会已经整理成文汇报两个专版,主题分别为“新一轮创新”,聚焦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新一轮开放”,聚焦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协作。周六(30日)后陆续刊发。文汇讲堂频道将三节专题分成若干主题,同步和听友分享此次研讨会的内容,分别为“大湾区的科创未来”“长三角的数字突围”“认识深圳文化” “区域发展:长三角和大湾区”“沪深互鉴共进”五个主题。(具体见文末链接) 。

此组三篇稿件为“大湾区的科创未来”,第一篇为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陈峰谈大湾区科创人才的培养和前景。第二篇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谈硅谷和斯坦福对中国企业的创新创业的启示,这里是第三篇,由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尊信谈金融科技在大湾区的竞争性地位和实践。

微信截图_20210204154836.jpg

郑尊信分享,金融科技在大湾区建设中已经使用的案例,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是常用手段

金融是粤港澳大湾区(下简称“大湾区”)最具有竞争性的核心产业,金融科技在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湾区国家战略中的金融科技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极具活力,而且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区域合作基础良好,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巨大潜力。

从港澳角度,通过湾区战略,让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从内地角度,实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整个湾区将成为,中国经济链接全球的轴承,创新经济发展的引擎,机制体制创新的源泉

从国家战略角度看,政策推进速度非常快,无论是国家、省部还是具体城市层面,自从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后,基本上平均每2至3个月就有一项具体政策出台或者落地。

图片 2_2.png

从2019年2月至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逐步推进

*《意见》突出金融建设四个坚持,措施聚焦防范金融跨境风险

大湾区国家战略推进过程中,高度重视金融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作用。2020年5月一行两会一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里突出四个原则: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合作互利共赢,坚持市场化导向,坚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紧紧围绕四个坚持,设计具体政策举措。最主要的目标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为了达到目标,主要载体是:一是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二是推进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开放与互联互通过程中,必然引发跨境金融风险,所以要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

EH15QAQ2DHO9IYNZVFI4ZK5.png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以及国家外管局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

*发展金融科技是手段:用ABCD等新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监管

为实现这些目标,主要有哪些思路,采取哪些手段?在意见中,高度重视科技的支撑性和创新性。意见第五部分,专门提及“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第(二十六)条专门涉及“科技金融”,发挥金融对湾区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十七)条专门涉及“金融科技”,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发挥科技对湾区金融创新与合作的赋能作用。

如何发挥科技对湾区金融创新与合作的赋能作用呢?《意见》中强调四点:

一是金融科技的载体建设,通过载体建设来深化合作。

二是畅通金融信息,信息不对称会引发更多问题,主要技术手段是区块链,例如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工行、农行、建行等五大行,已推出CTFU平台服务协议,即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希望通过CTFU的建设来贯通金融信息,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分享数据化的贸易信息。

三是支持成熟新型技术ABCDI在湾区金融服务领域的运用,尤其在客户营销、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

四是便利人民币电子支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互通使用。支持内地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港澳扩展业务。腾讯微信已经推出微信支付香港,已向境外商户开放,目前已能够支持9大货币的结算。

郑尊信聆听.jpg

郑尊信回答提问

*良好的基础和合作能使金融业成为大湾区最有竞争力、最核心产业

从实践层面来说,大湾区已有非常好的金融合作基础和建设基础。大湾区整个生产总值2019年是11.62万亿人民币,人均GDP是16.15万人民币,投资、消费、外贸、地产、金融都非常稳定。根据27期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香港位居全球第6位,深圳位居第11位,广州位居第19位。湾区汇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风投等金融机构,全球金融资源高度集聚。

回顾世界级湾区的发展历史,金融产业发展都独具魅力。纽约湾区是全球金融中心,旧金山湾区风险投资独具特色,东京湾区(银行类金融)以特色产业金融著称。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以及现实格局,湾区的金融发展肩负历史使命,包括提供互联互通的金融基建,金融开放的减振带和试验场,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支点,争夺全球性金融话语权的实现途径。金融业一定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核心、最具竞争力、最具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的支撑产业之一。

图片 2_3.png

世界四大湾区分布图

挑战金融互联互通的现实壁垒

从现实情况来看,金融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面临着各种壁垒和约束,有待去突破。

*“一国两制三货币三关税”的挑战

制度上,粤港澳三地社会制度、法律制度、货币制度、关税都不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给互联互通带来困难。经济上,香港主要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增长缺乏持续稳固支撑;澳门以博彩业为主,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且发展资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文化上,香港、澳门两地在近代以来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与内地文化有一定差别。

从湾区内部差异来看,九个城市间差异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从产业结构来看,整个湾区内仍然存在产能过剩、供给和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现象;从空间资源来看,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极大,要素流通目前受空间约束、物理网络约束、虚拟网络约束都比较突出,应该说在进一步完善中。

从国际环境来看,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目前都在增多,英美对香港的干预也一度破坏了香港的长期稳定。

图片 1_2.png

发改委:粤港澳大湾区涉及3个关税区3种货币 既是优势也是挑战

*金融监管要警惕跨境资本流动的灰色渠道

互通互联也面临着各种金融壁垒。比如金融账户方面,粤港澳三地的资金账户未全面对接、投融资需经严格审核,给三地金融业务办理带来不便,使得资金流动、金融活动存在滞后性;金融市场方面,粤港澳三地的交通网络未全面对接,三个关税区、三种流通货币,导致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需要面临包括汇率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阻碍了互联互通;金融信息方面,粤港澳三地的金融数据和信息交流存在障碍,尚未形成金融数据出境的治理体系, “数据孤岛“现象明显。金融人才方面,粤港澳三地的金融人才流动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文化、税收、医疗、福利、教育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差异,有待加强政策协调和配合;同时金融标准、金融开放都不尽相同,导致标准对接方面引发金融壁垒。

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尚在进一步建设过程中。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合规标准、监管对象这些标准都不统一,跨境监管的难度较大。大湾区目前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在互联互通领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跨境资本的流动。跨境资本流动分别为合规渠道和灰色渠道。合规渠道包括经常项目下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资本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跨境融资等。而灰色渠道包括隐藏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内,贸易和投资等项目下的资金非法流动,例如,贸易价格伪报、地下钱庄洗钱、票据伪造、套利融资等。粤港澳互联互通,极大促进资本流动,为灰色渠道资金流通提供更多机会,通过资产价格渠道、资产负债关联,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大湾区的跨境资本流动还面临着的“三元悖论”的潜在挑战。

无人会场.jpg

会议现场

金融科技如何促进互联互通

金融科技怎么去促进互联互通?从理论上而言,应当集中在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

*建立共识信用和共识机制,需要新货币和交易市场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交易的范围、密度、规模、频次、距离等日益放大,经济个体之间的信用距离随之扩大,并形成排斥力,在信息非对称影响下,交易达成的难度急剧攀升。为了适应交易场景的复杂化和信用距离的扩大,需要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一是构建更加广泛的共识信用和共识机制,通过货币形态的变革和货币制度的完善来缓解信用距离;二是构建市场框架,完善交易机制。这里分享若干场景。

一是物联网的场景,通过技术支持,整个湾区可以建立起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物联网。这种生产生活的场景都可借助数字化形式的高效传播,从而构建一个虚实相连的广泛的数字世界。通过物联网能够实现相关场景海量数据的挖掘和智能分析,实现以较低成本、较高效率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跨境支付的场景。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可溯源不可篡改的公平透明特征,通过技术赋能,来促进湾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同时,区块链在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共享,解决多方协同工作信息同步问题,促进湾区金融监管模式的创新。

图片 3.png

基于瑞波Ripple的区块链跨境支付流程。来源:硅谷洞察制图

*案例一:以大数据控制葡萄酒授信、放贷风险

宝生村镇银行的葡萄酒质押贷款模式。平时葡萄酒进口商面临资金回款长的压力,与上游企业多采用现金结算的方式进行交易,回款周期要90天左右,且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加总起来高达25%-48.2%。尤其在疫情影响下,资金回收压力很大。同时,面临仓储压力,下游经销商往往采取少量多次的进货模式。为了解决难题,宝生村镇银行提供一个解决思路,即构建葡萄酒质押贷款的模式。他们引进葡萄酒进口商和深圳葡萄酒行业协会,聘请专业葡萄酒评估团队,同时引入可实现大数据的共享一号云仓。结合权威、可信的葡萄酒协会推荐及专业的团队评估,利用一号云仓中质押的葡萄酒及实时仓储数据,对葡萄酒进口商授信、放贷,使得贷前、贷后的风险得以把控。

图片 2_4.png

宝生村镇银行-进口葡萄酒质押贷(线上)

*案例二:海量数据分析异常行为,预防线上交易欺诈

另一案例是金融智能在线交易中的反欺诈研究。跨境欺诈行为目标明确,潜伏期长,受害者集中,造成单个损害更大,预防或补救更为复杂。可利用张量来探索信息空间,将高维度的信息及其相互关联关系纪录下来,发掘海量数据中的潜在关系。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利用智能化技术,挖掘交易数据中潜在的异常行为,从而定量解析在线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起到及时预防作用。

Picture 17.png

前沿科技: 量化大数据集反欺诈平台

(李念 整编)

目录.jpg

【文末链接】

汪涌豪:“去城化”下,中国迎来城市文化创新时代 | 150期文汇讲堂1

陈峰:4.8%研发费,高校增至20家,大湾区科创中心将胜出 | 150期文汇讲堂2

刘科:中国企业家是创新主体,保护知识产权是关键 | 150期文汇讲堂3


  作者:郑尊信

       部分图片来自讲者ppt、网络

  编辑:李念 刘郑宁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