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元宝:唐晓芙、赵子龙、应伯爵、田小娥,次要人物如何解密小说|嘉宾新著先睹㊲ | |
2019-10-09 11:43:40 作者:郜元宝 |
【栏口词】热点问题的学术解读平台——文汇讲堂至今已举办了140期,汇聚了280余名各界精英和学界领军人物。2019年的“嘉宾新著先睹”,摘编嘉宾从2018年7月至2019年年底出版的新著、序、主编说,展示学者们最新研究成果,彰显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力量。栏目将从7月13日起至12月,每周2-3期。7-9月已刊发35篇,10月将刊发11篇。
明天即10月10日,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将公布,今年将有两位获奖人选,以补去年之空缺。小说如何读?文学功效怎样?本期推送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文汇讲堂第125、136期嘉宾)的新著《小说说小》。此书抓住“细节”来透视中国小说的特殊性,如场景怎样写,结尾怎样收?次要人物如何出彩?作家为何频频写到人物的衣装、吃食和身体?小说家为何也要讲逻辑?可以破除小说的“方言神话”吗?这里摘选该书对若干小说次要人物的解读,窥一斑而知全豹。
《小说说小》,郜元宝著,责编胡艳秋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定价68元
【自序摘选】
为小说细节“奔走相告”
我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与文学结缘,主要就是看小说。当然也干点别的事,惭愧都不成气候,除了偶尔也能启发和滋养我的看小说。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从青葱年少一直看到未必知天命之年。
看过之后,偶有论列,都归入“文学研究与批评”范畴。这些文章都是“穿过”小说而直达文学,谈文学一般性多,谈小说特殊性则少而又少。
2014年我应《小说选刊》之邀,每期写一篇短文,“专谈小说”。我尝试抛开文学史宏大命题,远离文学理论复杂构设,只面对小说家和普通读者谈一些小说(尤其中国小说)的特殊性问题。文章一篇篇发表的时候,颇得到几位作家和编辑朋友的鼓励。
写小说的若是“小说人1”,既写小说也谈小说的是“小说人2”,不写小说而只谈小说的就应称为“小说人3”吧?长期以来,1和2总比3更受人尊敬。对此我难免有些不服气。“小说人3”自然鱼龙混杂,但并非完全胡说八道。
小说家或专家学者跨越国别和时代的藩篱,从细节入手探讨小说艺术的专书,在中文世界还并不多见。翻译过来的英国作家爱·摩·福斯特谈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小说面面观》,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美国学者韦恩·布斯谈作者在小说中退隐与出场的《小说修辞学》,新时期高行健的探路之作《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稍后格非的《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近来毕飞宇显示其细读功夫的《小说课》,台湾作家张大春在中西小说之间刻意挥洒的《小说稗类》,是“出镜率”较高的有数的几部。
此外或许还要提到法国学者热·热拉特、俄国学者巴赫金、德国学者沃尔夫冈·伊塞尔、捷克裔法国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等人的有关著作,以及陈平原在韦恩·布斯启发下所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浦安迪在中西比较文学背景中研究明清两代“奇书体”的《中国叙事学》。一般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大概也就莫过于此。这与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巨大的体量是多么不相称啊。
拙书自然不能跻身上述著作之列,但尽量抓住细节,杜绝理论架空与知识贩卖,某些道理讲得还算透亮,或许可入“通俗”一途吧。我珍视中国作家的写作经验,也不鄙薄批评界同行的阅读体验,在外国和古代小说之外,更多关注“现当代”小说创作与批评——关于后者的许多有趣的“细节”,我大概也属于王朔所谓“中国文坛奔走相告派”吧,而我“奔走相告”的那些“细节”也就构成了这本小书的主要内容。
在未来的小说理论中,当代中国作家和批评家围绕这些“细节”所显示的智慧,所积累的经验,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2019年2月18日)
【正文编摘】
怎样透过次要人物来理解小说
“石兄”代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有时是理解整部小说的关键
《红楼梦》写女娲练就的第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被弃置不用,未能参与补天大业,所幸在大荒山无稽岩青埂峰下遇见一僧一道,大施法术,将它变成扇坠大小一块美玉,让贾宝玉含在嘴里降生人世,又被做成宝玉的配饰,跟着主人“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终返回青埂峰,将所见所闻刻在复归原形的顽石上,再由空空道人抄去,“问世传奇”,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惊天动地一部大书。
顽石无材补天,暗寓生当“末世”的曹雪芹无力回天的悲愤,也寄托了贾宝玉珍惜男女之情而看轻“读书上进”的另类价值观。全书内容主要为顽石所记,它是《红楼梦》故事的主要见证者。这位“石兄”可以代表一种小说人物的类型:他(她)们表面上不堪大用,属于“次要人物”,但并非真的无足重轻,而是和“顽石”一样具有别的人物所不能替代的特殊用处。从这些人物挖掘下去,往往可以找到理解整部小说的关键。
赵子龙被排斥在核心决策圈之外,却戳穿了“桃园结义”的神话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三十年如一日追随刘备,从刘备起家到立国,大小阵战都有他的身影。刘备赞他“一身是胆”,诸葛军师对他的倚重往往超过关、张二位。他又儒雅谦退,不慕荣利,与人为善,顾全大局,没有刘关张三人明显的性格弱点。但他始终没有进入蜀汉决策圈,这恐怕主要因为他与“桃园结义”无缘。
“桃园结义”是蜀汉意识形态的伦理基石。刘皇叔正是仗着一个“义”字来延揽天下英豪,为分崩离析的汉王朝“补天”。“刘关张”是“义”的肉身化,无人能够取代。
赵子龙既未能进入“桃园结义”的神话谱系,也不曾取得诸葛军师那样的特殊地位。他的形象十分独特,难以归类,可能是全蜀国最孤独寂寞的一个人。
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
这种特殊处境有时还会将他推向蜀汉意识形态的对立面。读者越同情赵子龙,就越感到那个“义”字的苍白。赵子龙血战长坂坡,百万军中救出幼主,但在刘皇叔心中仍无法与关张相比,充其量只是“一员大将”而已。晚年赵子龙曾苦劝刘备不要急着为关羽报仇而痛失联吴击魏的良机,其洞见直接挑战了刘皇叔念念不忘的那个“义”字。被“桃园结义”神话排斥在外的赵子龙成了揭穿这个神话的一把利刃。这个作用,是《三国演义》其他任何一个人物都无法取代的。
把应伯爵写成西门庆的精神支柱,意在批判“酒色财气”的价值观
次要人物将主要人物形象衬托得更鲜明,甚至将一部大书的主旨揭示得更透彻,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屡见不鲜,比如堂吉诃德的跟班桑乔·潘扎,杀死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麦尔加科夫,因婚外恋暴露不得不把妹妹安娜·卡列尼娜从圣彼得堡叫来莫斯科劝慰嫂子的奥勃浪斯基,《包法利夫人》中那个煞有介事的爱好科学的药剂师郝麦,《阿Q正传》中的吴妈与假洋鬼子,《活动变人形》中的寡妇静珍,《古船》中为“四爷爷”冲锋陷阵的“赵多多”等等。
《金瓶梅》首席配角要算应伯爵。此君家底不薄,不同于西门庆另外几个寒酸的“兄弟”。比如那个可怜的“白来创”,单独上西门庆家,必要吃闭门羹,但一经应伯爵说合,西门庆就算银根吃紧,也会拿出东京贺寿时蔡太师所赏十二两银子接济白来创,还在应伯爵的斡旋下,硬是给白来创安顿了家业。
应伯爵外出时面具戴好,专心表演,左右逢源,回家则与妻妾搞好关系,绝无后院失火之虞。他目标很坚定,就是从诉讼、借贷两方面钻西门庆的空子,自居中介,两头通吃。
应伯爵到底施了什么法术,能让精明而狠毒的西门庆对他言听计从?因为应伯爵有耐心也有能力给西门庆提供全方位精神按摩,专凭三寸不烂之舌,让西门庆心安理得地享受罪中之乐,永无醒悟之时。
应伯爵对西门庆的影响力可谓大矣。他貌似百无禁忌,经常批评西门庆的缺失,敢于享用西门庆专宠的粉头,但实际并不曾越雷池一步,只是善于制造气氛,活跃场面,让西门庆“酒色财气”的生活永远保持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闹猛劲儿。他是明清世情小说中帮闲专家篾片领袖的最高典型。
钱钟书略写唐晓芙,是否无力“审美”?
《水浒传》开篇,先写一个王进。王进也是“八百万禁军教头”,也受到高俅那厮的迫害,但他一看风向不对,就金蝉脱壳,投到延安府老种经略处“安身立命”。作者写这个连“次要人物”也谈不上的过场人物,显然是要和“一百单八将”形成鲜明对照。
《围城》读者可能很纳闷,“唐晓芙”那样一个妙人,作者为何只拿来晃了几晃,就让她退场了?是否因为围城世界太龌龊,作者不想让女神受到亵渎?但从唐晓芙后来的出场以及苏文纨偶尔透露的行踪来看,似乎她也并非超凡脱俗,充其量只是方鸿渐心造的一尊偶像。
钱钟书及其代表作《围城》
伟大作家往往让他们心目中的“女神”和庸常之辈生活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甚至不惮于描写她们的堕落与死亡,如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中纯情少女娜塔莎和鲍尔康斯基伯爵刚刚订婚,就立刻被登徒子所诱惑。堕落与毁灭的美终究还是美。如果把美囚禁起来,或只是惊鸿一瞥,这种对美的把握就显得孱弱了。钱钟书不肯详写唐晓芙,又岂是孤立现象?许多作家都过于冷峭,勇于和善于“审丑”,却缺乏柔情的遥慕,怯于乃至无力“审美”。
(5)徐改霞与梁生宝:次要人物比主要人物更有光彩
作者用九牛二虎之力描写主要人物,往往事与愿违,而次要人物却似乎很容易写得虎虎有生气。1960年代初柳青《创业史》正式出版,读者注意力不约而同集中于梁三老汉以及“蛤蟆滩”的“三大能人”,即蜕变中的党员郭振山、观望的富裕中农郭世富和伺机反扑的富农姚士杰,因为这些人物身上集中了合作化运动期间农村各种社会矛盾以及作者的主要思考。与此同时,人们对作者苦心经营的主人公梁生宝却有许多不足之感。梁生宝代表了农村青年追求进步的倾向,但缺乏新与旧、进步和落后的分裂与冲突,作者经常只能通过开会学文件来表现其思想变化的逻辑线索,结果可想而知。《创业史》许多地方的人物关系因此都不免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格局。
另一个次要人物,梁生宝的“对象”、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徐改霞,当时评论家们很少正面加以评论。他们甚至认为作者在改霞身上着墨太多,游离于合作化运动之外,应该整个拿掉才对。1978年柳青带病修改并重版了《创业史》第一部。新版将改霞的问题和刘少奇联系起来。听说刘少奇讲过中国今后要走工业化道路,犹豫不决的改霞受到鼓励,认为离开农村,进城进厂,也是参加国家建设。况且梁生宝一心只在互助组,根本顾不上和她说话,她在这种情况下再次报名参加招工考试,就顺理成章了。
《创业史》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初版中改霞对异性的企慕主要也只是作为对梁生宝的政治考验而展开。新版干脆增添了政治斗争的内涵,似乎只有这样,改霞的存在才合情合理。其实改霞的魅力来自她自身。或者说,正因为她爱上了一心追求进步的梁生宝而反复被冷落,她充满希冀、疑惑和委屈的女性情感世界才被不断激活,从而越发显得生动感人。
从改霞的角度,读者不仅看到她守寡的母亲的含辛茹苦,周围农民对大龄女子不怀好意的议论,自以为保护和指导她的“代表主任”郭振山的私心,被有意夸大的梁生宝的严肃与呆板,还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力量如何征用农民的生命,使他们的肉身必须随着政治风云的激荡而燃烧,否则就显得毫无意义。像许多文学名著的次要人物一样,被忽略的徐改霞也具有撼动某些权威“定论”的力量。
(6)没有田小娥这面镜子,就无法看清白嘉轩父子的真面目
《白鹿原》将主要人物白嘉轩描写成传统乡村社会自觉维护儒家伦理的一个完人。他立身谨慎,刚正不阿,不但虚心好学,还爱琢磨问题,往往能超脱眼前人事,“进入一种对生活和人的规律性的思考”。他用宋代关中儒学所创制的“乡约”来约束和教育族人,几乎成了“乡约”的肉身化体现。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右图为该书手稿
但白嘉轩的思想言行也掺杂了许多非儒家的因素,比如迷信风水,带头求雨,让朱先生帮他详梦,用六棱宝塔镇压田小娥的冤魂,这些和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都并不合拍,而次要人物田小娥的出现尤其暴露了白嘉轩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
田小娥命途多舛,又生性糊涂,两性关系上似乎很随便。但她并非“坏人”或“反面人物”,其所作所为大多情有可原。白嘉轩对田小娥始终没有丝毫的同情。田小娥死后化作厉鬼向“仁义白鹿村”诉说自己的冤屈,其中就包括对白嘉轩的控诉。白嘉轩长子白孝文生命道路的戏剧性转折也是白嘉轩代表的文化道德倾向和田小娥代表的自然人性倾向彼此较量的结果。没有田小娥这面镜子,无法看清白氏父子的真面目。
次要人物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要人物,乃至整篇整本的小说。
(李念摘编自《自序》《无材可去补苍天》《白嘉轩与田小娥》,约2.5万字,标题另加)
【目录】
【作者简介】
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专攻中国现当代文学,著有《鲁迅六讲》《汉语别史》《遗珠偶拾》《时文琐谈》等。
2018年10月7日,郜元宝做客第125期文汇讲堂《让世界认识贾平凹》,2019年9月15日,郜元宝做客第137期文汇讲堂《心灵世界的多维解读》
【编辑感言】
看“小说人3”点评小说细节,颇有些像儿时去场馆听说书。不完全在于知道情节,而是感知其中的玄机。郜元宝信手拈来世界文学长廊里的小说细节,为你破解其中奥秘,确实很少有人想过赵子龙的命运,也不会注意王进和唐晓芙的一闪而过意味着什么。更让人会心的是他话语的幽默又解嘲,总会再激发几层你的畅想。读过此书,似乎有了一种类似谋篇布局的成就感,对小说的理解也加深了一层。(李念)
【留言有奖】
留言有奖,从速码字!欢迎各位读者在【嘉宾新著先睹】稿件下方留言,我们将从留言者中评选出若干优质留言者,送出嘉宾新著!(每月一评)
【嘉宾阵容】
第31本开始的相关链接(1-10/11-20/21-30请从第11、21、31篇文末链接里查询):
干春松:为中国引领世界,梁漱溟1931年做乡村建设丨嘉宾新著先睹31
栏目策划:李念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