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华/王升远/杨本明:日本百年唯美派,个人不在时代中 | 书展·万水千山3
2020-08-21 17:50:55 作者:闻逸

日本.jpg

提起日本,有樱花、茶道、温泉、寿司,各种日本文化符号伴随我们成长。今天的年轻人喜欢东野圭吾的推理、太宰治的忧伤、村上春树的奇幻……它们占据了流行文化的一角,依稀勾勒出日本文学的轮廓。

8月14日,“万水千山”上海国际文学十周年线上特别活动第三场开启日本文学之旅,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谭晶华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王升远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杨本明副教授以及主持人SMG新闻主播徐惟杰齐聚一堂,将视线投向百年前的日本,漫谈唯美文学,与读者们跨越山水之隔,共同谛听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幽玄与侘寂。

追随西方的步伐,从自然主义到唯美主义

许多人能触碰到日本文学的唯美含蓄,但对日本唯美主义这一文学流派却少有了解。它诞生于明治时代,并以追求纯粹之美的随性笔调封印于日本小说之魂中,延续至今。

开场,谭晶华便从日本近代文学的源头说开去,揭开唯美派的半截面纱。

图片2.png

“万水千山”系列线上特别活动第三场,文人学者共话日本唯美文学

*和魂洋才:明治维新打开日本近代文学之门

近代日本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明治时代(1868—1912)、大正时代(1912—1926)和昭和时代(1926—1989)。明治维新拉开了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序幕,文学如一面镜子,与此同时,日本文学也迎来了近代的曙光。

杨本明用“和魂洋才”一词来形容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的特征。“1868年前,受中国的影响较多;而1868年之后,日本开始全面学习西方”,日本文学由“和魂汉才”转向“和魂洋才”。

谭晶华说,明治的最初十年基本还延续的是江户时代的通俗文学,如江户中后期形成的滑稽本以及传统的歌舞伎、净琉璃等,刚从封建时期走出的日本尚未摆脱传统的窠臼,更谈不上自身文学理论的形成。但到了明治后期,经历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逐渐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国力也随之增强,属于日本近代的真正文学开始出现并发展。

1885年,作家坪内逍遥写下《小说神髓》。文中指出,小说第一写人情,第二写生态风俗,从而否定了江户时代劝善惩恶的物语故事,提倡“写实主义”。这一文艺评论也成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理论,对近代日本文学的诞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片4.png

坪内逍遥所著《小说神髓》

自此,从写实主义开始,到1890年代的浪漫主义,一直到20世纪初的自然主义,日本近代文学追随西方文学的发展轨迹,自成一脉,蓬勃发展。

*破理显实:左拉自然主义孕育的《地狱之花》

日本自然主义深受法国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小杉天外的《流行歌》(1901)、永井荷风的《地狱之花》(1902),都是按照左拉所提出的自然主义理论写成的作品。谭晶华认为,日本对自然主义起初的理解仅停留在 “无谓丑恶”“如实写”,理解的片面性以及模仿式的创作构成了日本早期的自然主义。

1906年,岛崎藤村发表长篇小说《破戒》;翌年,田山花袋发表其成名之作《棉被》,两部自然主义作品相继诞生;1906至1910年,又出现了一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评论家,他们提出“破理显实”和“觉醒者的悲哀”等口号,主张“先是凝视,然后你就忏悔”,进一步完善了日本自然主义的理论体系;德田秋声、正宗白鸟、岩野泡鸣等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先后涌现,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进入鼎盛时期。

自然主义在日本文学史上真正流行的时间只有三年,但是参与者众多。谭晶华提到,“甚至到了大正、昭和年代,很多作家还在不停地写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所以它并非流行一时,而是一直延续着。

图片5_副本.jpg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宣言之作——永井荷风(1879—1959)的《地狱之花》

*“艺术至上”:反自然主义“耽美派”登上文坛

到了明治末大正初,针对自然主义文学的种种弊端,一批文学家开始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反对,并在创作中形成许多新的流派,其中就包括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日本也称“耽美派”“艺术至上主义”。其最初本意是“反对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

至于唯美主义形成的原因,杨本明认为,由于当时大家都写自然主义,物极必反;而重新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又比较难,慢慢就出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唯美主义应运而生。如果说自然主义是“一杯白开水”,执着于一元化的真实叙述,那么唯美主义则是“一件完美雕琢的艺术品”,一味追求艺术至上的纯粹美。

批判、毒妇、忧郁,唯美派三巨头的文学选择

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

图片17_副本.jpg

左起: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谭晶华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王升远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杨本明副教授

*永井荷风:极具批判精神的唯美派先驱

永井荷风是唯美派中最早的一位作家。他早年的经历充满了叛逆色彩。谭晶华提到,永井的父亲觉得他玩文学没出息,于是调动各方人脉送其留学美国,期盼他扎根金融业发展。但永井在美国待了四年半,经常不去银行上班,到处转悠,朋友也不好告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帮他打掩护。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令其立马回国。永井坐船跨过大西洋,又在法国逗留了大半年。回国后,他把自己的国外见闻写成书(《美国故事》《法国故事》)。

永井的父亲是明治维新前藩儒鹫津毅堂弟子,有“汉诗人”之称,早年在文部省担任官员,后来又做过驻上海旅游公司副总经理,永井借此还游访过上海。

家庭熏陶和人生经历让永井具有深厚的日本古典文学修养,并对西方文学和汉文学非常熟悉。这造就了永井天然的文学风格。“叛逆、反战、反俗、怀古”,谭晶华用八个字总结了永井的文学个性。

《地狱之花》中对明治社会的不满、《隅田川》中的东京情结以及《濹东绮谭》中的随笔式记录,都可以看出,在战争裹挟与军国主义的高压下,一个接受过多元文化的开放个体与日本传统社会碰撞后,所呈现出的强烈批判。杨本明对这种批判性给予分析,“永井在国外看到了真正欧美现代文明的样子”。“他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非常彻底,他是真正的反战者,”王升远说道。

主持人徐惟杰朗诵《墨东绮谭》片段_副本.jpg

主持人、SMG侧耳团队徐惟杰朗诵《濹东绮谭》片段

*谷崎润一郎:多次诺奖提名、横跨三代的文坛常青树

近年来,突然很多文青都在谈论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关于《阴翳礼赞》《细雪》《春琴抄》,关于“女性崇拜”“恶魔主义”。

接永井荷风之后,谷崎活跃于日本自然主义最盛之时。永井对谷崎的作品非常推崇, 并将其领进文坛。1910年,谷崎凭借处女作《刺青》一举成名。谷崎的创作分期,按其作品特点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10—1923年,以短篇小说为主,描写女性之美,代表作有《刺青》《麒麟》《恶魔》等;1923—1933年,回归古典,创作《痴人之爱》《卐》等;1933—1945年,十年沉默期,创作完成长篇小说《细雪》,这是他文学创作中最好的一部作品,参与《源氏物语》的现代文翻译;1945—1965年,战后由于身体原因,他一边与疾病斗争,一边以口述的方式继续创作。

图片9_副本.jpg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根据自身经历写成唯美主义作品《痴人之爱》

关于谷崎的文学特色,杨本明归纳了三点,即“女性崇拜”“艺术至上”“恶魔主义”。 “他在书写一个范式,首先发现、寻找乃至创造女性美。比如《刺青》当中背上刺有人面蜘蛛的女郎,其中的男性就成了艺术与美的俘虏。” 谷崎润一郎深刻践行了王尔德提倡的“为艺术而艺术”“生活模仿艺术远胜于艺术模仿生活”,不论创作上亦或是生活中皆是如此。他的代表作《痴人之爱》描述了主人公河合让治被一个混血女子娜奥密的魅力所征服,追求自由恋爱,甚至自甘受虐,这段故事便是依照他自身经历写成的。《阴翳礼赞》中,他撇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的都市影像,把文字聚焦于日本传统建筑、野外,建立了一个“谷崎式”的东方美学体系,探索出了另类的审丑文化。“类似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以丑为美,从丑中寻找美的因子,在黑暗当中寻找光明”,这在谷崎的前期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谷崎在三位作家中承担着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 杨本明说。他从191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到1965年去世,整个文学创作生涯长达55年,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代,是日本文坛的常青树。他还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佐藤春夫:影响郁达夫、鲁迅的伪唯美派

唯美派的第三位文学巨匠佐藤春夫与中国文坛有着很深的缘分。他与田汉、郁达夫等人交往密切,并对许多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郁达夫的《沉沦》就深受佐藤《田园的忧郁》《都市的忧郁》两部著作的影响。他还促成了鲁迅文学在日本的接受和传播。“他在大正文坛非常有地位,由他来推广鲁迅作品,大家对鲁迅文学的认知就不一样。”《田园的忧郁》《都市的忧郁》两部唯美主义作品确立了佐藤在日本文坛唯美派代表的地位。尽管他的诗歌艳美清朗、小说倦怠忧郁,但是王升远认为,与永井、谷崎相比,佐藤却是最不像唯美派的“唯美派”。

什么原因呢?这涉及到一个前提——文学流派的意识划分基本是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为了自己研究的便利而对作家群落所作的概括,是否经得起推敲尚待商榷。有些流派早期会有共同的特色和主张,但是发展至中后期就会出现分化,甚至产生对立,比如日本文学史中的新感觉派。唯美派也是如此。

图片11_副本.jpg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日本作家佐藤春夫(1892—1964)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坛,唯美派都强调“艺术至上”。但这一主张是否经得起一个剧烈变动时代的考验?从这个角度来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军国主义统治日本的极端时期,永井和谷崎都基本与外界断绝往来,一以贯之地追求自己的艺术审美,王升远认为,他们是实至名归的唯美派。但是佐藤则不同,他在战争爆发后向军国主义投怀送抱,在战后初期又转变成一个和平主义的拥护者。“在任何意义上,佐藤春夫都选择了一个所谓政治正确的道路,”而背离了唯美派对艺术至上的坚守。

时代际遇与东西融合,从唯美派走近日本文学

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都生活在大转型、大变革时代,当时新旧交替,日本社会极度混乱。

*时代选择:百年唯美汇聚东西古今

在这种形势下,永井是属于比较有江户趣味的人,有点像早些的成岛柳北,对于江户时代的传统,更多的是抱有一种缅怀的心情;而谷崎则更倾向于对艺术的忠诚和自我满足的追求,一种与时局的对抗并向内完成的自洽。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总是相互映照的,王升远认为,这一点对于作家的文学选择来说非常重要。

图片14.jpg

日本独有的木偶戏——人形净琉璃

回看百年前的日本唯美派,它首先相对于自然主义而生,大大弥补了自然主义艺术性的缺失;其次,它脱胎于欧洲的唯美主义,超越生活,追求纯粹之美;同时,它又具有日本古典色彩。

对日本人来说,近代文学仍然需要讲究遣词造句,仍然需要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缅怀,更需要东西文化的交融与自省,需要像永井和谷崎一样,对日本净琉璃、歌舞伎、狂言剧如数家珍,对长歌、短歌、俳句以及西方的诗歌自由体、象征派非常熟悉。这是唯美主义对之后近代乃至现当代日本文学的塑造。

*交叉融合: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相遇

此外,日本近代的大变革也促进了日本文学发展的融合。谭晶华提到,二战前后,日本的纯文学与大众文学基本处于一种完全割裂的状态,两者泾渭分明。

而到了1920年,随着日本义务教育的普及,文化知识不再是少数精英阶层的专利。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阳春白雪太晦涩,不如下里巴人通俗;女性崇拜读不懂,不如读一读推理;私小说太单调,战国时代打打杀杀更刺激,大众文学随之获得青睐。

到了战后,获得芥川龙之介奖的松本清张写起了推理小说;推理作家水上勉后期则走上了纯文学之路。纯文学和大众文学的创作群体开始出现交叉。

到了今天,为了追求市场、博眼球,纯文学开始了情节的编织;大众文学也试图往上走,在文字美感和内涵深度上作开拓,纯文学与大众文学进一步融合。“不论纯文学还是大众文学,什么样的文学是好的文学才是重要的,”谭晶华说。

图片15_副本.jpg

松本清张(1909—1992),日本推理小说作家,开创了“社会派推理”

*向内而生:脱节时代的个人书写

王升远认为:“日本的国民性是一个建构起来的东西。”特别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要建立民族国家,它要强调自己的民族不同于欧美、不同于中国的特征,而这恰恰是一个一直受到外来强势文明影响的国家特有的现象,它实际上呈现的是一种对抗的姿态。这种刻意构建起来的国民性不仅使日本自身走进战争的深渊,也模糊了我们对日本文学的理解。

一般来说,文学具有认知、教育、审美三个功能。杨本明说,中国文学比较强调前两者,所谓“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文章一定要“文以载道”,一定要言之有物。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从每个小说人物身上都能读出些东西来,原来他在“立人”。

而日本文学恰恰弱化了这两者的功能,它没有欧美文学那样强烈的戏剧冲突,也不大强调把个人写进时代,以时代来衬托个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好像它就沉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与时代并没有很深的关联。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大正、昭和,再到平成,从日本古典文学到近代的唯美文学,再到如今的大众文学,千百年来一以贯之。这也许是日本文学难读的原因,也恰恰是日本文学的独特宝藏。

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_副本.jpg

鲁迅的《阿Q正传》与《祝福》

近1小时的日本文学漫谈戛然而止,留下有关唯美主义的余韵与遐想。何为唯美主义?何为日本唯美主义?从崇尚中国文化到学习西方,以明治维新为转变起点,有关美的追求和文学实践从未因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衰退而消失,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乃至对世界文学都有或深或浅的影响。它是大变革时代下的产物,也是文字间一点点传递的力量,似是超脱此刻和生活之外的某种雕饰的希望。

(感谢文汇讲堂听友朱浩昱对视频的文字整理)

【栏口词】

8月18日,带着不舍,为期一周的精神嘉年华上海2020书展华丽落幕。

“破圈融合”是今年上海书展的关键词。“线上线下同步、圈内圈外共享的未来书展模式”让读者惊呼“书展会玩”。上海国际文学周今年也走入第十个年头,今年的国际文学周七场讲座全部线上运行,在“上海书展朋友圈”这个虚拟地点,共邀21位业内老中青领军学者,加上SMG侧耳团队主持人的动情朗读,漫谈英美文学、法国文学、俄罗斯文学、日本文学、德语文学、西班牙美洲文学外加科幻文学,这不失为文学爱好者的饕餮盛宴。择日“思南文学读书会”微信公号将播放视频,其中不少讲者在讲堂的采写图谱里。

现将这七组视频访谈用文字形式,重新整合梳理,从20日起分四天刊发,供更多读者领略世界文学的不同风景。人类需要文学,世界需要文学,文学提供了另一个更为浪漫、深刻的世界,在特别的2020年,文学让我们温暖情感、升起希望、获取能量、走向升华。

感谢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孙甘露老师领衔的神策划,感谢将每位视频做文字转换的讲堂听友,感谢撰稿的海内外小伙伴们,纵然跨越千山万水,我们依然可以在这里(文学里)相遇、神交。

(撰稿总策划李念)

下期内容:

王宏图/姜林静/胡桑:德语文学,不安宁的灵魂在漫游 


相关链接:

毛尖/黄昱宁/小白:英美文学那声“我爱你“纯真又世故|书展·万水千山2

严锋等:想象追不上科学发展,科幻文学边界正在模糊丨书展·万水千山1

高瑞泉:梁启超“新民说”为20世纪初确立了道德坐标 | 书展10

听国内外最新科技进展:脑机接口、光子芯片、太阳系 | 书展9

在故宫写世界,祝勇:康熙为何常四点多起床坐待上朝 |书展8

韩松:硬核科技+现实主义,科幻文学有无尽的可能性 | 书展7

100年了!阿加莎带领着我们痴迷地寻找“意外凶手”|书展6

李庆西:重读《水浒》,宋江为何会下山,又必须要死?| 书展5

陈引驰、傅杰:杜甫影响了洪业终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 书展4

严伯钧:学点物理成现代人标配,快速训练复杂中分主次 | 书展3

王红阳: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有局限,肿瘤防控需前移|书展2

张汝伦:孔子为何是伟大的哲学家?失范时代重建价值|书展1

作者:闻逸

题头设计:袁琭璐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